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土墩文化

土墩文化是 長江中下游地 區西周至春秋 時期流行的一 種墓葬文化。

土墩墓的特 點是墓葬通常 位於高地 勢,沿河流 兩岸的丘陵 崗 巒分 布,每 個土墩下葬 一個墓穴,不 見 屍骨或 僅 見少量骨屑, 隨葬品放置在墓中心,一般 數量 為1至8件。 隨葬品主要 包括印 紋陶器、 夾砂陶炊器和原始青瓷器, 銅器 較少,但常 見等 類型, 紋 飾 包括 變形 獸面 紋、 雲雷 紋、弦 紋等,有的 銅器上 還 鑄有特有 圖案,如三翅蝴蝶花 紋。土墩墓的墓葬形式有 兩 種,一 種是 無 規律密集式分 布,另一 種是 順山脊一字形分 布。 這 種墓葬形式在 長江下游太湖周 邊地 區的良渚文化中十分流行,是 適 應南方多河流湖泊、地下水位 較 淺的 條件的墓葬形式。

土墩墓的研究 對於了解 當 時的社 會 習俗、生活方式以及 吳越地 區文化具有重要 價值。同 時, 這一 發 現也填 補了中 國史料主要 記 載 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空白,促 進了中 韓、中日 兩 國之 間文化的交流,展 現了人 類 歷史上共同的文明 遺 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