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多光子顕微鏡原理

多光子顯微鏡(也稱為非線性或雙光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基於非線性光學現象,即樣品在接受到超過一個光子的能量時產生的螢光。具體來說:

激發光源:使用超短飛秒脈衝雷射器作為光源,這種雷射器能夠產生高能短脈衝,提高了樣品中兩個或多個光子同時到達同一位置(即螢光團分子)的機率。

多光子吸收:當染料分子在極短時間內吸收兩個或更多個光子能量後,會被激發到激發態。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分子以螢光的形式釋放能量,這就是多光子螢光產生的基本原理。

成像特點:

三維層析成像能力:由於多光子螢光僅在聚焦點產生,這使得多光子顯微鏡具有三維層析成像的能力,能夠避免單光子螢光(線性激發)中離焦信號帶來的背景噪聲。

深層組織成像:使用的較長波長(如雙光子激發時的兩倍正常激發波長)能夠更深地穿透樣品進行3D成像,同時不會對樣品造成損害,延長了樣品的壽命。

技術優勢:

高解析度:由於多光子激發過程的高階非線性特性,螢光強度與激發光強度的二次方(雙光子吸收)或三次方(三光子吸收)成正比,這有助於提高成像的解析度和對比度。

低光損傷:使用超短脈衝雷射器減少了光對樣品的潛在損害,適用於對活體組織進行長時間觀察。

綜上所述,多光子顯微鏡通過其獨特的光源設計、非線性光學效應以及三維層析成像能力,為生物醫學研究提供了高解析度、低光損傷的成像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