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大夫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官職

大夫」在古代主要指的是官職,不同朝代其具體含義有所區別,相關內容如下:

在古代,大夫是古代官階名稱,指從五品的官員,地位低於公和卿,在金朝,大夫指的是從六品的官員。

在天子之下,有二十七大夫的說法,在殷周時期,大夫分為鄉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和家大夫等不同類型。

在西周至先秦的諸侯國中,大夫位於國君之下,與卿、士並列為三級官職。

在秦漢以後,出現了諫議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特定官職,這些官職在唐宋時期仍然存在,但在明清時期已經不再設定。

在隋唐時期以後,大夫成為了文官官階的稱號,在明清時期,文職官階中稱大夫,而武職則稱為校尉。

此外,「大夫」作為散官官銜時指六品及以上官員,但作為實職時並無特定的品級規定,六品以下的官職也可稱為大夫,與級別最低的縣令同級。另外,從唐代末期開始,由於官銜的泛濫,「大夫」這一稱呼逐漸被用於尊稱醫生,這一用法在北方尤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