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天安門歷史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為承天門,寓意承天啟運,受命於天。設計者是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天安門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總高度34.7米,長度66米,寬度37米。城台上的城樓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體現了帝王威嚴。城台下有五個門洞,中間的門洞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為國家的象徵,城樓上懸掛著毛澤東的畫像,兩側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標語。天安門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中心之一,是祖國的心臟,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最權威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