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子母炮

子母炮是一種輕型火炮,起源於明朝,改進自佛郎機炮,它的特點在於一門母炮配合多個子炮使用,因此得名子母炮。子母炮的優點包括體積小、命中率高、殺傷力大,並且具有較高的射速。

子母炮的構造包括一個較長的炮身和尾部裝有木柄,木柄後部向下彎曲,並用鐵索聯於四足木架上,使得整個炮架易於搬運。使用時,將子炮放入母炮的後腹開口處,用鐵閂固定,點燃子炮後,彈頭從母炮口飛出。

子母炮在清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套用,清廷在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鑄造了兩種鐵質子母炮,一種長約1.77米,重47.5千克,配備5個子炮;另一種長約1.93米,重42.5千克,其餘特徵相同。這些子母炮不僅用於城防,還廣泛套用於野戰和海戰中,例如在清鄭澎湖海戰中,清軍使用子母炮擊沉了明鄭戰艦。

隨著時間的推移,子母炮的設計和技術也進行了改進。例如,雍正時期製造的木杷子母炮,因其形體輕小,又被稱為「鳥槍炮」,這種改進使得子母炮更加便於攜帶和操作。

此外,子母炮的概念也被套用於現代武器系統,如子母彈,用於對付遠距離的目標,如坦克群。這些子母彈通過大口徑火炮、火箭炮戰術飛彈發射,能夠在目標區域形成密集的火力網,有效打擊集群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