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平章事

平章事唐代的一種官職稱謂,其含義和發展歷程如下:

起源與發展:

最初出現在唐太宗時期,僕射李靖因病辭去職位,皇帝詔令其病情稍有好轉時,每兩三日到中書門下處理政務,因此「平章事」之名由此而來。

隨後,李績以太子詹事的身份同中書門下三品,標誌著「同三品」之稱的興起。

從高宗時期開始,擔任宰相的官員必須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即使品級較高的官員也是如此,但三公、三師、中書令等除外。

含義與特點:

「平章事」意為評議辨別、處理國事,是唐代非中書令、門下侍中而又實際擔任宰相者的官職。

這一職位的特點是任此職者必須另兼職事官街,本身並無品秩。五品以上職事官經過皇帝授權即可充任,不受資歷限制,便於皇帝從中級官吏中選拔親信以分相權。

歷史沿革:

在唐代,除了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為當然宰相外,皇帝還會指令其他官員參預朝政機密。這些官員的本官階品較低者,則用「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

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頭銜,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綜上所述,「平章事」不僅是唐代的一種官職稱謂,更是宰相職權的象徵,其發展歷程反映了唐代官制中宰相權力的分配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