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廣東漢劇是什麼

廣東漢劇,又稱外江戲,是一種源於中原的漢族客家戲劇劇種,屬於廣東省三大劇種之一。其原稱「亂彈」,在清代乾隆年間進入粵東,以潮州為中心,向鄰近地區傳布。廣東漢劇的藝術風格與湖北漢劇有所不同,為顯示區別,1956年定名為「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的角色分為生、旦、醜、公、婆、烏淨、紅淨七個行當,各行當唱腔均有明顯特點,舞台語言沿用「中州韻」、國語,表演中唱、念、做、打的程式十分豐富。其唱腔音樂包括「二簧」、「西皮」、「大板」等各種聲腔,而以「西皮」、「二簧」為主,此外還有崑曲、民間小調和少量梆子曲調。

廣東漢劇的行當主要分為生、旦、醜、公、婆、淨(紅淨、烏淨),唱腔質樸醇厚、悠揚典雅。以西皮、二黃為主,兼有大板、崑腔、佛曲和民間小調等,唱腔結構屬板腔體。主要特色樂器:頭弦(吊圭子)、大鑼、吊喇子。

廣東漢劇的代表性劇目有《昭君出塞》《擊鼓罵曹》《孟姜女哭倒長城》《孟麗君》《珍珠塔》《四進士》《齊王求將》《山海關》《五台山》《一袋麥鍾》《人民勤務員》《秦香蓮》《鬧嚴府》《春娘曲》《花燈案》《包公與妞妞》《蝴蝶夢》《深宮假鳳》《白門柳》《黃遵憲》《李堅真》等八百多個劇目。

廣東漢劇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客家文化及南方戲曲藝術的研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2008年,廣東漢劇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