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孫丑下》,指站在正義、仁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仁義,必然陷於孤立。文章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並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遞進。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故事內容:

城北的惠王希望能藉助城牆來守衛宋國,因此命人加高城垣。孟子前去拜訪時,宋國正遭受齊國的圍攻,於是他對惠王說:“您這樣做,真是太殘暴了。” 惠王問:“我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呢?” 孟子回答說:“在大自然的規律中,日月星辰的運行,寒暑交替的變換,雨露降落與草木的枯榮,這都取決於天時的好壞,而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用泥土捏成的小狗和小豬,放置在大道的兩旁,饑渴難忍的百姓見到了,沒有不跑去拿的。現在君王擴充城邑,加高護牆,聚集百姓,卻不是出於用兵的本意,這跟用土狗引誘小豬去拿東西又有什麼區別呢?君王您喜歡仁愛正義,那么就會有很多人願意跟從您;君王您施行殘暴,那么就會失去做百姓的支持。”惠王聽後默不作聲。

以上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事的主要內容,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