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忘年之交的典故

忘年之交的典故:

涉及人物:孔融禰衡。孔融年已四十,而禰衡年僅二十左右,兩人年齡相差約二十年,因此被稱為「忘年之交」。

成語出處:南朝·宋·張騭《文士傳》中記載,禰衡與孔融作爾汝之交,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忘年之交」。

背景故事:禰衡思維敏捷,口才出眾,但為人剛強任性,喜歡嘲弄權貴名流。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官高祿厚,極有才名。兩人一見面就感覺意氣相投,推心置腹,毫無顧忌,完全忘記了年齡的隔閡。孔融對禰衡的才學有了了解後,多次在丞相曹操面前推薦他,希望曹操能夠對他加以重用。

其他例子:

《後漢書•禰衡傳》中提到,孔融和禰衡親如手足,引為知己。

《南史•何遜傳》中,何遜二十歲時被州舉秀才,範雲看了他的試卷後大相稱賞,因此結為「忘年交」。

《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中,陳泰與鄧艾也結為「忘年之交」。

總結:「忘年之交」這一典故強調了年齡不是建立深厚友誼的障礙,真正的友情可以超越年齡、地位和背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