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性悟

性悟是現代僧人的名字,俗姓王,山東即墨人。他在幼年失去父母,抗戰期間隨鄉親流亡至山西五台縣,後被廣濟茅蓬的長老剃度出家。性悟對印光大師非常仰慕,因此辭別師父南下至蘇州靈岩山寺,進入念佛堂。一年後,他被請去鐘樓敲鐘,並在拜《法華經》時感受到靈山一會的莊嚴,從而堅定了道心,智慧大開。他遊歷了多個寺廟,包括靈隱寺、雲棲寺、淨慈寺等,最終到達天台山,轉至寧波普陀山的蓮池庵念佛堂,日夜精進修行。

1949年夏天,性悟被徵召隨同四十餘名十方僧青年押赴定海,後被派往台灣。儘管身著軍裝,他仍堅持在受訓期間默念佛號,夜間靜坐念佛。由於體弱,他被分配為伙夫,由於同鄉情誼和知道他的出家人身份,被允許素食。1950年秋天,當移駐玉里時,性悟在晚餐後突然請假,說明天要去訪友。第二天早餐時,發現他仍未起床,經過探查,發現性悟已經坐化。

悟性則是一種知性和理性,表現為智慧。它涉及到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從現象看到本質,從表面看到深層,從當前看到長遠。悟性還意味著能夠把握好度,既不偏不倚也不快不慢、不高不低。悟性是一種高素質,擁有高悟性的人能夠見人所未見、能人所未能。悟性不僅與天賦有關,也依賴於後天的修養。它離不開知識,但又不是單純的知識。悟性是內在的,不是外來的,需要通過內心的思考和體驗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