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欵乃

《欵乃》是一首歷史悠久的琴曲,最早見於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統》(1549年),被認為是明代以前的優秀琴曲作品。該曲有時也被稱為《漁歌》或《北漁歌》,並且存在多種傳譜。關於《欵乃》的曲意,歷來都是依據唐代詩人柳宗元的詩作《漁翁》來進行解析。在琴學上,「欵乃」兩字被讀作「襖靄」(aoai),這一讀法始於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

「欵乃」原指槳櫓之聲或漁家號子聲,用作曲名時,意在表達一種天然去雕飾、大朴即美的純厚韻味與文化氣息。《欵乃》的曲調流暢自然,琴韻悠長,意境深遠,給人以空靈之感。該曲以山水為意象抒發感情,托跡漁樵,寄情山水煙霞,頤養至靜,展現了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在樂曲中,「欵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一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讚頌了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