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瓷豆是什麼

以陶瓷材質製成的器皿

瓷豆是一種以陶瓷材質製成的器皿,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並在商周時期較為常見,一直使用到漢代。瓷豆的基本形狀為淺腹,具有直壁或內收弧形壁,下部呈喇叭狀高足,部分瓷豆還帶有耳部。它的形狀類似於碗與觚的結合體。商代早期的瓷豆通常為深腹撇口短柄,而商代後期則變為深腹斂口,特徵為粗柄、無耳、無蓋。東周時期,瓷豆的器蓋開始出現,春秋時期數量增多,器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出現了器耳,並且腹部深淺和柄部長短有所不同。

最初,瓷豆用於盛放穀物,後來轉變為專門盛放醃製後的鹹菜、肉醬等食物的器皿。古人認為瓷豆的形制有助於食物馨香氣味的上升,可以傳達至天,因此它也成為了一種古代祭天禮器。隨著瓷器燒成工藝的不斷成熟和對傳統禮制的尊崇,瓷製豆開始出現。到了明代洪武時期,祭祀地點轉至天壇,出現了有青花裝飾的豆型祭天器皿,而清代的瓷豆則以單色釉、刻劃裝飾為主。

瓷豆在古代祭祀中占有重要地位,乾隆帝一生博雅好古,追慕古人,因此製作了一批新型祭器,其中包括仿自古代鍾、鼎、彝等器的瓷豆。《欽定皇家禮器圖式》中有詳細記載,瓷豆是其中的典型祭器。青花瓷豆最早見於明代宣德朝,但其造型較為簡化,不帶環耳。到了清代康熙朝,御窯廠推陳出新,創造了雙耳蓋豆,乾隆朝時繼續使用此造型。同時,也有藍釉、白釉的瓷豆作品傳世,但都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