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矰弋

矰弋(拼音:zēng yì)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系有生絲繩以射飛鳥的短箭。這個詞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有所體現,如《莊子·應帝王》、《漢書·貨殖傳序》、宋·王安石的《集禧觀池上詠野鵝》以及清·沉宸荃的《謁梅子真祠》詩中都提到了「矰弋」,用以形容避免使用弓箭捕鳥,以免傷害飛鳥。此外,「矰弋」也見於《楚辭·嚴忌<哀时命>》中,其中提到「上牽聯於矰隿」,而「隿」與「弋」同義,進一步證實了「矰弋」的含義。

拼音:zēng yì

注音:ㄗㄥ ㄧˋ

出處:

《莊子·應帝王》:「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

《漢書·貨殖傳序》:「鷹隼未擊,矰弋不施於徯隧。」

宋·王安石《集禧觀池上詠野鵝》:「京洛塵沙工點汗,江湖矰弋飽驚猜。」

清·沉宸荃《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矰弋」一詞在古代文學中的廣泛套用,它不僅描述了一種捕鳥的方式,也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