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意指打破飯鍋、沉掉渡船,比喻不留退路,果斷採取行動以達成目標。

該成語的典故發生在秦朝末年,項羽(公元前232年至公元前202年)領導的反秦武裝中。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後來成為楚懷王之孫熊心的大將軍。在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項羽率領楚軍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時,採取了破釜沉舟的戰術,命令全軍渡過漳河,並沉船、破釜甑、燒廬舍,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這一行動極大地激發了士兵們的戰鬥意志,最終大敗秦軍,俘虜了王離,殺死了蘇角。

「破釜沉舟」這一成語後來被廣泛用於比喻在必要時採取極端措施,以決心和勇氣面對困難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