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草莓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是一種嚴重的土傳病害,由尖鐮孢菌草莓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fragariae)引起。這種病害主要影響草莓的根系,導致水分和養分輸送受阻,使植株的地上部分枯萎。草莓枯萎病的典型症狀包括心葉黃化、捲縮或畸形,葉片無光澤,下部葉片變紫色枯萎,葉緣褐色並向內捲曲。葉柄和果柄的維管束變褐色或黑褐色,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且不長新根。在潮濕條件下,近地面基部可能長出紫紅色的分生孢子。

草莓枯萎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農業防治:實施水旱輪作,避免連作。發現病苗後及時拔除併集中銷毀,並對病穴進行消毒處理。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可以採用藥劑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乾懸粉、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等噴淋莖基部或淋根。不同藥劑交替使用,每15天左右防治一次,連續防治5~6次。

種植前土壤和幼苗消毒:使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淋土及浸苗5分鐘。

選擇抗病品種:選用對枯萎病具有抗性的草莓品種。

草莓枯萎病的分布範圍廣泛,包括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墨西哥、中國、美國、西班牙和塞爾維亞等地。在中國各地均有發生。由於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長,且在砂壤土中更利於存活,因此連作田塊和不適宜的耕作模式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