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落月屋樑典故

落月屋樑這一典故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夢李白》詩之二中的句子:「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這句詩表達了杜甫對李白深深的懷念之情,以及在夢中見到李白憔悴面容時的迷離和空虛。成語「落月屋樑」由此而來,用來比喻對朋友的深切懷念。

杜甫與李白在天寶四載(745年)秋分別後,便再未見面,但杜甫始終深切懷念著李白。公元757年,李白因參與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牽連,被下獄。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定罪長流夜郎,後在乾元二年(759年)二月遇赦放還。杜甫在得知李白流放的訊息後,一直為李白憂慮,時常在夢中思念他,因此寫下了《夢李白》詩。

成語「落月屋樑」在文學作品中也有所套用,如宋代胡繼宗在《書言故事·瞻仰類》中寫道:「每動落月屋樑之想。」清代黃宗羲在《寄周子佩》詩中也提到:「落月屋樑長入夢,未知何日遂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