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走為上策的故事

走為上策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必救其一,擊其不動,以擊敵之不守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攻焉。”意思是在戰爭中,若敵強我弱,兵力又相當懸殊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退走,以避免正面交鋒。這個故事是《項羽烏江自刎》延伸而來的,也就是說戰略轉移不等於失去勇氣。 公元前202年,項羽帶領八百江東子弟兵在烏江邊上重整旗鼓,想要反擊漢軍。而這時候劉邦則將部隊帶到項羽屯兵的山谷地帶,他讓士兵在山上高地埋伏下來。由於雙方兵力相差懸殊,漢軍便利用弓箭手猛射楚軍,並派出小股部隊不斷騷擾楚軍。項羽雖勇猛無比,但漢軍兵多將廣,一時難以抵擋。他看到大勢已去,感到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自覺在眾兄弟面前丟了面子。羞愧之下,項羽決定自殺以謝江東子弟。項羽臨死前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功過榮辱:我雖然沒能親手殺了劉邦這個小人、不得好死的小人;我西屠鹹陽,絕其民俗還是出了名;跟范增合作謀事不成反被猜忌;追隨諸侯王室重情重義;反叛兵起,推翻暴秦的殘暴統治;自己統率江東子弟八千出征卻眾叛親離;還有鴻門宴上驚慌失措的狼狽相……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他覺得對不起江東父老。想到這裡項羽長嘆一聲拔劍自刎了。

在《走為上策》的故事中,“走”是一種無奈之舉,也是一種智慧的轉移。面對敵強我弱的情況,採取“走”的策略能夠保存實力、避免更大的損失。但是,“走”並不是逃避責任或失去勇氣,而是為了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因此,“走為上策”不僅僅是一種軍事策略,更是一種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積極應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