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蹀座

"蹀座"一詞,源自古代文學,描述了一種送別的場景。其中,「蹀」指的是行走的樣子,「座」則指坐著。因此,「蹀座」可以理解為送別的人群中,有的坐著,有的走動著的情景。這個詞語通常與「吹長笛」這個動作聯繫在一起,反映了送別時的氛圍和情感。

文化背景:

「蹀座吹長笛」這一場景,通常用來表達離別時的哀愁和對故鄉的思念。長笛,特別是「羌笛」,是北方少數民族喜愛的一種吹奏樂器,常用於表達哀怨的情感。

在北朝樂府中,大部分歌曲都屬於「鼓角橫吹曲」,其中「橫吹」即指長笛。因此,「蹀座吹長笛」不僅反映了北方民族的地域特徵,也體現了當時的送別習俗。

文學意義:

詩句如「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通過周圍人群的動作和樂器聲音,公開挑明了思鄉之情。這種表達手法通過渲染離彆氣氛,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長笛經常吹奏的《楊柳枝》曲目,充滿了哀怨之情,常與邊塞戍卒的孤獨生活聯繫在一起,也喚起了遠方遊子的鄉愁。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和李頎的《從軍行》中的笛聲,都與征戰生活的殘酷緊密相連。

綜上所述,「蹀座」一詞不僅描述了一種送別的場景,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深刻的情感表達,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充滿詩意和情感深度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