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蹻功

蹻功,舊時戲曲旦行表演的基本功,也稱為「踩蹻」。以下是關於蹻功的詳細解釋:

定義:

「蹻」也稱為「蹻板」,分為「硬蹻」和「軟蹻」兩種。

「硬蹻」由木頭製成,而「軟蹻」則用布製成,模仿小腳的形狀。

「踩蹻」是指模仿封建時代纏足婦女行走姿態的動作,主要套用於花旦武旦刀馬旦等角色。

表演方式:

演員在表演時,雙腳各縛一塊「蹻板」,外罩繡花鞋,穿著大彩褲以遮蓋真實腳部,僅露出「小腳」。

蹻功是一種高難度技術,訓練時演員需在冰地上進行跑圓場、打把子等動作。

表演時則包括踩蹻跌撲、打出手等特技。

歷史沿革:

蹻功的起源尚無法考證。

在乾隆年間,魏長生在北京演出西秦腔時,豐富了踩蹻的技巧,使其在梆子京劇等劇種中流傳開來。

由於蹻功模仿了舊時代婦女的纏足陋習,辛亥革命後,有關其存廢的討論持續不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蹻功被廢除,但其作為形體訓練手段的價值仍被專業工作者探討。

綜上所述,蹻功不僅是戲曲表演中的一種特殊技巧,也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和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