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x行星

X行星,也被稱為「第九大行星」或「X行星」,是一顆理論上存在於太陽系邊緣的遙遠行星。它的存在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它的軌道遠離太陽,位於冥王星之外。

X行星的概念起源於19世紀末,當時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和天王星的公轉軌道與預測的不一致,推測太陽系中可能存在一顆未知的行星。這個假設在20世紀初由天文學家羅威爾提出,並將這顆假設中的行星稱為「X行星」。然而,直到1930年,克萊德·湯博在羅威爾天文台工作期間,通過連續拍攝的照片發現了冥王星,這顆星球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冥王星」,從而使得X行星的概念變得多餘。

冥王星的發現轟動了全球,但由於其特殊的位置和特性,引發了關於其是否應被歸類為行星的爭議。最初,冥王星被認為與地球一樣重,但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它的質量實際上只有地球的0.2%,因此,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從而結束了它作為第九大行星的地位。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太陽系邊緣的其他未知引力源仍然保持著探索的興趣。近年來,通過對柯伊伯帶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部分小行星的軌道異常,這些異常可能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或多顆未被發現的行星。這些發現激發了人們對尋找「X行星」的新興趣,儘管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X行星的存在。

總的來說,X行星的概念和尋找過程展示了人類對宇宙未知領域的持續探索和好奇心。雖然冥王星的發現及其後續的降級為矮行星的事件標誌著X行星概念的終結,但它激發了人們對太陽系邊緣未知區域的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