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明朝御史中丞

明朝御史中丞制度在朱元璋時期建立,其主要職責是監察百官,確保朝廷紀律和公正。以下是關於明朝御史中丞的詳細信息:

設立背景:朱元璋在1367年借鑑前朝做法,設立了御史台,包括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官職。他明確指出,國家設立三大府,即中書省、都督府和御史台,分別負責政治、軍事和監察工作。御史台的職責是監察百官,確保朝廷紀律。

主要人物:

劉基:最初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因其性格孤僻、不擅長協調關係,以及資歷深厚,被朱元璋看好。劉基後因病請辭,朱元璋同意。

塗節:在劉基辭職後,塗節被朱元璋選中擔任御史中丞。塗節在河南為官時以清廉著稱,處理過貪腐案件,因此深得朱元璋賞識。

職責與作用:

監察百官,包括中書省丞相和都督府長官。

參與考察各級官吏、巡按地方、參與廷推和廷議、糾察禮儀等。

糾彈官邪,即對違法違紀的官員進行彈劾。

歷史變遷:明朝的御史台在洪武十五年被廢除,改設為都察院。因此,塗節是少數真正擔任過「御史中丞」這個官職的人之一。

綜上所述,明朝的御史中丞制度在朱元璋時期建立,其主要職責是監察百官,確保朝廷紀律和公正。劉基和塗節是該職位上的兩位重要人物。隨著明朝的發展,御史台被廢除,改為都察院,標誌著監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