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向上的生存向度——《病隙碎筆》讀後感

  談及史鐵生先生,我想大部分人湧上心頭的是敬佩與憐惜之情。或許是天妒英才使他命運多舛,但毋庸置疑的是史先生仍是我國文壇中難以逾越的存在,接下來要談論的便是他的《病隙碎筆》一書。

  《病隙碎筆》顧名思義是為在與疾病抗爭的閒隙中所寫下的零碎筆觸。書中記錄著他是如何看待「兩個自己」——一個被疾病纏身,一個擁有自由靈魂,也流露出作者以猶在另一個世界的角度對生活、人生的理解與思考。不得不驚服,非同尋常的生活閱歷給了他卓越而深遠的感悟與見解。

  書的開始便談及「約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約伯的信心前面沒有福樂作引誘,有的倒是接連不斷的苦難」,其中的約伯何嘗不是史先生呢?他將自己生命的不幸,樂觀地表述為追求「約伯的信心」。反觀當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苦難與福樂都是我們要接受的全部,不能僅活在被拿掉苦難的世界。

  「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類,不是以過程的漫長為自豪,而是以過程的精彩、尊貴和獨具愛願為驕傲的」,哪怕身陷囹圄,史先生也要努力地表達內心對生活的渴望,以及對「向上的生存向度」的追求。

  史鐵生的偉大不單在於他個人的文學建樹,更在於他熱衷於以身試教向普羅大眾發出號召。他以自己「身臨其境」所特有的說服力去拯救那些「迂腐」以及「死掉」的思想。他所展現的不單是自己對命運的反抗,更是對大多數人的救贖。

  當然,囿於見識有限,想要完全讀懂史先生對人生的參透還言過尚早,但哪怕我們所能讀出的僅是皮毛,也已是極大的受益匪淺了。

  史先生在書中對生命這樣解讀,「生命是一個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過程,這就是命運,任何人都是一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遇痛苦、超越局限,從而感受幸福」。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這般淡化苦難並且超然物外。大多數人缺少這份透徹地看待生活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走了彎路,甚至漸行漸遠。

  在這個越發傾向於「自我」的時代,人們越發擴大地去捍衛自己的利益,沒有人願意去吃虧,於是不免淪落得更加物慾化,不免遺忘丟失掉幸福的真諦。

  我們要仰望星空,但我們也得腳踏實地,適當地放慢步伐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捫心自問初心何在。是我們改變世界而不是世界改變我們,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急功近利,會讓我們的人生路清晰很多。

  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是超越文字的力量,是相見恨晚的領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