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侍中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一種官職

侍中是古代的一種官職,始設於秦朝。最初,侍中是皇帝身邊的小臣,負責處理皇帝的日常生活雜務,如乘車、服飾和便溺器具等。由於侍中經常在皇帝身邊,他們逐漸扮演了皇帝顧問的角色,其地位也因此逐漸重要。在漢朝,侍中成爲了皇帝對臣子的一種加封,這種加封不拘泥於官職大小,可以是高至列侯,低至郎中這樣的小官。獲得侍中加封的官員可以出入皇宮,並經常伴隨皇帝左右,這也是一種榮譽。

在歷史的發展中,侍中的職責和名稱有所變化。東漢時設立了侍中寺,晉朝時改爲門下省,唐朝時期侍中的名稱曾一度改變,包括東臺鸞臺黃門省等,侍中始終是其長官。到了魏晉時期,侍中的職責轉變爲專爲皇帝提供顧問服務,不再負責生活雜務。隋唐時期,侍中曾被稱爲納言左相黃門監等,與中書省長官、尚書省長官共同被尊爲宰相。宋朝沿用了唐朝的制度,元豐改制後,設立了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行使侍中之職,並另設侍郎作爲其副職。元朝時,侍中的地位降低,僅爲禮官或從官。明朝時期,侍中的地位有所恢復,但已不如以往,僅爲正二品,地位低於尚書。清朝則沒有設立侍中這一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