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台灣歷史人物的故事

台灣歷史人物的故事有很多,以下為您提供一些:

1. 于右任尋覓“標準字”:于右任是近代書法大師,他創造的“標準字”曾經轟動海內外。有一天,于右任在一家餐館寫字,寫了幾幅之後,他突然發現,自己想寫好卻總也寫不過剛才那位賣唱的女孩寫的字。他走過去問女孩:“你能不能把字送給我?”女孩答應了。于右任歡歡喜喜地拿著字回到了家中。經過反覆揣摩,他悟出了道理:“剛才那位唱歌的女孩用的不是毛筆,也不是墨,而是用心在寫字。”於是他開始練心,並把這一練法加以推廣。他說:“寫好字在於自己用心去練,用筆因人而異;如果連心都不動,一味埋頭苦練,不如用毛筆在硯池裡浸一百年,準能熟得起來。”這一感悟是對當時字帖寫來寫法異,導致誤導學生的重大批鬥批、思辨研究、探索創新。

2. 林語堂與《開明國文講義》:林語堂在北大教書時,曾編寫過一套《開明國文講義》,由開明書店出版。書中選文多為清新自然、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佳作。比如有民間傳說故事,也有新文化運動的詩章。 為了讓書名有個好的說法,時任文學院院長的胡適為此親自撰擬廣告書名“與文盲開國文之路”,廣告一發布便遭來社會一片口誅筆伐。不久有人建議更名為“小學生課外讀物”好。但是當時的書籍大多是有編號的,所以該版已印刷了十幾次。這期間學生購買力比較強,且大多是外國留學的,接受過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教育。他們比較願意買這本書的書籍編號是1、3、5、7等連續的編號碼。而婦女、兒童購買者卻大都是封建禮制所桎梏下的受害者。由於受到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所制約。 她們往往把這種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出版的書稱之為“買藥丸”,意思是等著吃虧上當。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使然,導致這套書籍滯銷受冷落而遭冷遇了。

以上只是台灣歷史人物故事的一部分,如果想了解更多故事,建議閱讀相關書籍或上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