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嗢末

嗢末,亦稱渾末,是唐代由吐蕃隨軍奴隸演變成的族群。以下是關於嗢末的詳細信息:

起源與形成:

最初,嗢末是吐蕃統治上層對被征服民族的蔑稱,主要包括蘇毗、羊同、党項、吐谷渾等青藏高原上的民族,以及河隴地區的漢人和西域的少數民族。

在吐蕃的對外戰爭中,富家豪族帶有隨軍奴隸,這些奴隸平時耕牧,戰時隨主征戰。由於多種原因,主僕可能相失,這些奴隸擺脫主人後,自相嘯聚,形成新的部落群體,號為嗢末。

地理分布:

嗢末散處在甘、肅、涼、瓜、沙、廓、河、渭、岷、疊等州。

他們後來乘唐王朝與歸義軍在涼州控制權上的爭鬥之機,成功在涼州站穩腳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被稱為「涼州嗢末」。

歷史發展:

至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時,有的嗢末部已具有萬帳之眾,勢力強大。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藏化了的漢人子孫。

懿宗鹹通三年(862年),嗢末人首次向唐入貢。十年,吐蕃全境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平民奴隸大暴動,甘青地區處於嗢末人的控制之下。

五代時,河西有的嗢末部仍有一定勢力。至宋初時,嗢末的活動已不見於史冊,但在涼州地區的各種政權中仍可窺見嗢末的殘餘存在。

文化與語言:

「嗢末」實際是吐蕃文vbangs myi的音譯,含義是庶民、屬民百姓、奴隸。這一部族正是由吐蕃統治崩潰後河隴地區的原吐蕃王朝下等屬民百姓組成的,他們實際上是當地漢族等被吐蕃征服民族的普通百姓。

綜上所述,嗢末不僅是一個歷史上的族群名稱,也反映了吐蕃帝國衰落後的社會動盪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複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