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堰埭

堰埭是一種古代的水利設施,主要用於調整水面比降或提高通航水深,以便於水運或灌溉。它是由土石或草木材料構成,上下游面用條石砌成較緩的平滑坡面,旁邊設有簡單機械,如人力或畜力拖拉用的滑輪組,以便於船隻的升降。堰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特別是在唐宋時期得到了較大發展。堰埭的建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當時水上交通的難題,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耗費勞力大、船隻磨損嚴重和拖延時間長等。

堰埭的建設和運作方式多樣,包括人工磨堰、人力轆轤絞拉堰和畜力轆轤絞拉堰等。這些方法根據水位差、堰埭高度和船隻重量等因素進行調整。例如,在航道水位差較小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人力改變推移船的支點實現過堰;而在水位差較大時,則可能需要使用畜力(如牛)作為絞拉的動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堰埭逐漸被更先進的船閘技術所取代。例如,在宋代,出現了複式船閘的概念,這種技術能夠更有效地解決船隻的升降問題。到了元代,船閘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用於解決船隊翻山的問題。這些技術的發展標誌著水上交通技術的重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