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對癥下藥的故事

對癥下藥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醫生叫孫思邈,他看病時常常對症狀下藥。有一天,一位年過七十的老人前去找他看病。老人說:“近來腹中時常作響,大便異常,煩悶不堪。其他醫生讓我服五苓散等藥,結果情況更加糟糕。” 孫思邈根據他的症狀立刻開出一副簡單而普通的中藥藥方,即半夏和粳米、芍藥、乾薑等藥混合在一起煎制而成。那位老人看後覺得很詫異,心想就這種普通藥物能治好自己的病嗎?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照辦。 過幾天孫思邀再來看時,見老人的臉色比前幾天紅潤多了。因為之前老人的病情確實特殊複雜,如今又能吃了又欲睡,一天比一天有精神了。這時他才對孫思邈道出了真情:“您的藥方能除煩止嘔,治療腹脹拉稀和四肢乏力嗎?”孫思邈告訴他這是針對他的症狀所開的藥方。 於是那位老人心中很感激他。他總結說:對待病人,要根據症狀診治,而不能被表面的病名混淆了,必須具體症狀具體分析才能取得療效。

以上故事表明對症下藥的正確性。在實際中套用時需要仔細地辨別疾病的證候,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