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弔民伐罪典故

弔民伐罪典故的解釋:

典故來源:成語「弔民伐罪」源自於商湯的故事。商湯是夏朝末期商族的領袖,他因夏桀王的殘暴統治而起義滅夏。在征伐過程中,商湯所到之處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因為他並不驚擾百姓,而是像及時雨一樣給百姓帶來慰藉。《孟子》中提到:「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這描述了商湯征戰時的情景,他處死暴君而安撫民眾,使得百姓非常高興。

成語演變:最初的記載是「伐罪弔民」,但後來一般都作「弔民伐罪」。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安慰無辜的百姓,討伐有罪的統治者。例如,《宋書》中記載:「弔民伐罪,流澤五都。」表明商湯的行為給百姓帶來了恩澤。

拓展知識:《千字文》中提到「周發殷湯」,這裡的「殷湯」指的是商湯,他討伐夏朝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而「周發」則是指周武王姬發,他討伐商紂王,建立了周朝。

文學作品中的引用:在文學作品如《三國演義》中,也有使用「弔民伐罪」的例子,如羅貫中所著的第三十一回中提到:「丞相興仁義之兵,弔民伐罪,官渡一戰,破袁紹百萬之眾。」這裡是指諸葛亮出兵討伐不義之人,以仁義之師來慰問和懲罰百姓的敵人。

綜上所述,弔民伐罪的典故是關於商湯的故事,後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慰問受苦的人民並討伐不義之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