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復活節起源故事

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其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復活節源自以色列,它的由來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復活這一事件有關。根據《聖經·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第三天復活,因此設立此節。

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並不固定,但一般在春分日之後的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這一日期是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以色列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來的。每年的復活節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關於耶穌基督的死,基督教教義認為,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使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度重要且偉大的意義。

復活節的意義在於紀念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第三天復活,使人相信只要有人因著信主耶穌而悔改認罪,上帝就會通過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的人賜福給這個人,使他從此因主得力,可以勝過罪惡,因信稱義,脫離永死的刑罰。對於不與上帝同作真實信仰的罪人來說,他們是不能享受到這一特大盛宴的。這也是人類罪中所存在的唯一"真性",唯有藉著"上帝之子"的"受死"(行屍),復活的身體以及他對我們的臨格才可"徹底拯救"過來人魂對魂的不認識的"迷失"。它不僅僅關乎復活主的“過去”事跡,(也是一客體的歷程);還體現在神兒子活著真實的作工,(“神兒子”永遠不死)。所以基督教的復活節不僅僅是對歷史事件的紀念,更是對信仰和生命的更新。

總的來說,復活節的起源故事充滿了宗教、歷史和文化的意義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