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德音孔昭的故事

德音孔昭的故事源自於《左傳·文公六年》中季札觀樂。季札是吳國貴族,因奉命出使魯、衛諸國,故而經過了蔡國。蔡桓侯接見並請他觀看城北的樂舞,季札被蔡舞深深地吸引,但他知道出使任務還沒有完成,必須提前離開。為了表示敬意,他按禮節借用了蔡國的寶劍,但並未帶走。寶劍失而復得,蔡桓侯也不便追索,於是將此事告訴了魯國樂師。樂師聽後說:“此音之昭(明)也,其君之德音者也,而子聞之,曰:‘美而未盡’。”意思是說,樂音的明朗表明了君主的品德高尚,但舞蹈並未把君主的品德完全表現出來。於是樂師對樂舞做了中肯的分析和高度評價。這個故事流傳下來後,人們便以“德音”比喻德才兼備的傑出人物。“德音孔昭”的意思是品德高尚聲音洪亮令人敬佩。

在具體的套用場景中,有人將“德音”視為帝王的代稱,意指帝王的言語或政策都能體現其高尚的道德品質;也有文人在名字中用到“德音”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或追求。總體而言,“德音”常用來讚美具有高尚品德和才能的人,或用以指代自己理想中的政治理念或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