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排中律例子

排中律邏輯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它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於不能同假的命題(即矛盾關係或反對關係的命題),不能同時加以否定。以下是排中律的一些例子:

甲的選擇問題:

甲在討論種什麼莊稼時,一會兒說應該種玉米,一會兒又說不應該種玉米。乙針對甲的說法,表示兩種意見都不同意,這違反了排中律。因為排中律認為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不能同假,而乙恰好斷定上述兩個判斷都是假的。這意味著甲的說法中必有一個是正確的,不可能兩個都是錯的。

劉墉的故事:

劉墉因直言進諫觸怒了乾隆皇帝,面臨生死抉擇。乾隆皇帝準備了兩個紙鬮,一個寫著「生」,一個寫著「死」。劉墉知道兩個紙鬮都寫著「死」,但他巧妙地通過吞下一張紙鬮,迫使乾隆皇帝打開另一張紙鬮,從而證明自己抽到的那張是「生」,最終被赦免。這個故事展示了排中律的實際套用,即通過明確的行動迫使對手接受自己的立場,從而避免邏輯上的矛盾。

矛盾命題的例子:

「靜靜是我的女朋友,也不是我的女朋友。」這句話前後表述是相互矛盾的,根據排中律,必然有一個表述是真,不存在兩個表述都不對的中間狀態。這表明在邏輯上,對於這種矛盾的表述,必須明確地肯定其中一個是真的,不能對兩者同時都加以否定。

綜上所述,排中律通過要求對矛盾命題必須做出明確的選擇,避免了邏輯上的模稜兩可和自我矛盾,提高了思辨能力和溝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