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靡靡之音的故事

靡靡之音,原指萎靡不振、低沉柔弱的樂曲(靡靡之音,蕩蕩之樂),現多指動聽卻使人意志消沉的歌曲或音樂(也比喻腐化、消極、庸俗的作風)。

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當時晉國流行一種輕靡的音樂,這種音樂最初只在宮廷中流行。後來,這種音樂逐漸流傳到民間,成為當時社會上的一種流行音樂。這種音樂雖然好聽,但卻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導致人們變得萎靡不振,喪失了進取心和奮鬥精神。

後來,“靡靡之音”一詞被用來形容那些使人消沉、消極、腐化的歌曲或音樂,以及那些導致人們喪失進取心和奮鬥精神的消極思想和行為。這個詞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中的一個常用辭彙,用以表達對消極、頹廢的作風和思想的批判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