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客方言

客家語,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屬於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也被稱作客家話,根據不同的口音,可以分為梅州話、惠陽話、龍崗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在一些地區,客家語還被稱為廣東話(土廣東話)、水源音、涯話、新民話、麼個話、懷遠話、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詔安話、平婆話等。

客家語的歷史悠久,南宋時期已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紀才被正式定名為客家語。在語言學研究中,以梅縣話為代表,但在現實生活中,惠陽話的影響較大。台灣以四縣腔為代表。

客家語主要流傳於廣東省的梅州、惠州、河源、深圳、韶關,江西省的贛州,福建省的龍巖,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賀州,和台灣的新竹、苗栗、桃園等地。它的分布範圍主要包括贛江、汀江、梅江、北江和東江流域的贛南、閩西、粵東、粵北和珠江口東岸的客家地區,並被廣泛用於中國南方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和美洲的華人社區。

歷史上,客家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客家語成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台灣在1988年發生了還我母語運動,後來逐步發展客語現代媒體,使客語得以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客家語流行音樂的誕生和發展,公共生活領域語言服務的出現等,使客語逐步走出封閉,融入時代潮流。

客家語在國際上的代碼為ISO 639-3 hak。它被認為是中國台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也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