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帕爾帖原理

帕爾貼效應是一種熱電效應,於1834年被法國物理學家Jean Peltier首次發現。這一效應描述了在兩種不同導體組成的電路中通入直流電時,接頭處會出現除焦耳熱外的其他熱量轉移現象。具體表現為一個接頭處放熱,而另一個接頭處吸熱。這種吸熱和放熱現象是可逆的,改變電流方向時,放熱和吸熱的接頭也會相應改變。

帕爾貼效應的物理原理是,當電荷載體(如電子)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時,由於不同材料中的能級差異,電荷載體在高能級向低能級運動的過程中會釋放多餘熱量,反之則從外界吸收熱量。這一效應是半導體電子製冷(也稱熱電製冷或溫差電製冷)的理論基礎,與壓縮式製冷吸收式製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製冷方式。

帕爾貼的基本結構由兩種不同材料的半導體片組成,一端被加熱(熱端),另一端被冷卻(冷端)。當電流通過時,熱端因熱效應產生熱量,而冷端因冷效應吸收熱量,從而實現製冷效果。這一製冷方式在計算機散熱醫療冷藏等領域有廣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