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最大機率法

最大機率法是一種套用機率理論來估算細菌濃度的方法,也被稱為最大可能數法或簡稱MPN法。該方法由M.H.麥克拉迪於1915年提出,適用於測定在一個混雜的微生物群落中雖不占優勢,但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類群,主要利用待測微生物的特殊生理功能的選擇性來擺脫其他微生物類群的干擾,並通過該生理功能的表現來判斷該類群微生物的存在和豐度。具體方法為:將待測樣品進行一系列連續稀釋,一直稀釋到將少量(如l毫升)的稀釋液接種到新鮮培養基中不出現生長繁殖。根據沒有生長的最低稀釋度與出現生長的最高稀釋度,採用「最大機率數」理論,可以計算出樣品單位體積中細菌數的近似值。具體地說,待測樣品在特定培養基中經多次10倍稀釋後,一定量的菌液中細菌可以極少或無菌,然後每個稀釋度按一定的重複數接種於適宜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後,將有菌液生長的最後3個稀釋度(即臨界級數)中出現細菌生長的管數作為數量指標,查閱相應的MPN表得出近似值,再乘以數量指標第一位數的稀釋倍數,即為原菌液中的含菌數。各種管數對應的MPN值和MPN表都是通過統計學分布公式,經過嚴密的計算過程得出的。每個濃度稀釋液接種的平行管數可以是3、5、10或者更多,平行樣品的數量越多,精確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