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糖堆

糖堆,也被稱為冰糖葫蘆,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它主要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北方冬天常見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凍硬,吃起來又酸又甜,還很冰。

糖堆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因為皇帝在吃冰糖葫蘆的時候,不能也像平民百姓一樣串串兒,得是單獨蘸好糖的山楂,一個一個堆好,用牙籤吃,故叫「糖堆兒」。

丁伯鈺是天津糖堆兒的代表人物,他的糖堆兒選用河北冀州、涿州和天津薊州區的大紅果,串糖堆兒時採用葦子桿,一頭剪尖,方便穿過紅果,一支糖堆兒串上四個紅果,最後的兩個還要夾上豆餡,豆餡上點綴核桃仁瓜條京糕橘餅,能夠幫助消化和開胃。他在熬糖時一絲不苟,從不允許別人打擾,總是全身心的看著糖鍋,直到最後。這樣精益求精的過程,造就了丁伯鈺的糖堆兒「皮不沾毛地不沾土」的美名。

天津糖堆兒從製作手法與吆喝與其他地方不同。手藝精湛的師傅熬製出的糖稀不過關,蘸出糖堆兒疲軟粘牙;而手藝精湛的師傅蘸出的糖堆兒果滿鮮亮,甩出的糖風純淨透明,又脆又不粘牙,做到了拿著不粘手,掉地不沾土,放羊皮襖上不沾毛,吃起來不煳不焦,香甜可口。特別是蘸「老虎頭」的糖堆兒,將紅果切開,在切面上抹上豆餡,配上瓜條、京糕、核桃仁等,擺成老虎的鼻子和臉,用葡萄做眼睛,做成的糖堆兒呈虎頭樣,好吃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