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五柳先生傳

作者: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注釋

1、選自《陶淵明集》
2、何許:何處,哪裡。許:處所。
3、不詳:不知道。詳:清楚地知道。
4、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所以,就。以,用。為,作為。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於「唉」,號,別號。
5、不慕榮利:不愛慕功名利祿慕,羨慕;榮利,功名利祿。
6、不求甚解:古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這裡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求,追求。甚,過分。解,了解。
7、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會,體會、領會。意:書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來就。
9、嗜:特別喜歡,酷愛。
10、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裡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1、如此:這樣。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2、或:有時。
13、置酒:置辦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輒,就;盡,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後。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9、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空寂的樣子。
20、短(duǎn)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痲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豎、裋。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穿、洞。結、補丁。無二音、
21、簞(dān)瓢屢空: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屢空:時常是空的。屢:經常。簞和瓢時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22、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的樣子。
23、自娛:自娛自樂娛:使…歡娛。(意動用法)
24、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5、以:憑藉。
26、自終:過完了自己的一生。終,終了,結束。
27、頗:稍微、一點。
28、贊:傳記結尾的評論性文字。
29、黔婁(qiánlóu):戰國時齊國的隱士。他死後,曾子前去弔喪,黔婁的妻子稱讚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30、戚戚:憂愁的樣子。
31、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32、其:大概,表推測。
33、茲:代詞,這、此人。
34、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5、儔(chóu):輩,同類。
36、銜觴(shā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飲酒而樂,觴,酒杯。一說作「銜觴」,一說作「酣觴自得,賦詩樂志」。賦,創作。
37、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對…感到快樂。志,心意,志向。
38、無懷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據說在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安樂,恬淡自足,社會風氣淳厚樸實。
39、歟:表疑問,相當於「嗎」。

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了。五柳先生、安閒沉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五柳先生、喜歡讀書,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五柳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因為家裡貧窮不能經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會留戀著而不肯離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不住寒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寫作文章當娛樂,很顯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這種心態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感到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快樂,不知道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賞析

陶淵明歷來都被稱為「田園詩人」,因為他的很多傑出詩篇都是歸隱田園以後所作。他讚美勞動的生活與大自然的優美嫻靜,幻想出現沒有貧困與壓榨的理想社會。語言樸素,自然優美,一反六朝時代追求華麗堆砌的文風,無論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對後代文學有很大影響。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傳》是他託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傳。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說:「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淵明的自畫像。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開頭第一句,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他是一位隱姓埋名的人。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而他竟與這種風氣背道而馳,這就暗示他是一位隱士。「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地取了一個字號。他不僅隱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視姓字,用莊子的話說,「名者,實之賓也」,本就無關緊要。但為什麼看中五柳樹呢?也許他宅邊並無桃李,只有這麼幾棵柳樹,這與後面所寫「環堵蕭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這五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的色彩。以五柳為號也就顯示了他的性格。

對他的名字作了介紹之後,接著寫他的生活、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閒靜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現,不慕榮利,才是他的真實面貌。因為不追求榮利,他就無須奔忙,不用煩躁,自然也就閒,也就靜,用不著喋喋不休。但這種閒靜少言,並不等於他沒有志趣。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一是飲酒,一是寫文章,可見他的志趣是高雅的。他雖然隱姓埋名,但與道家說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並不一樣。不過,他「好讀書,不求甚解」,為什麼不求甚解?這就與他的「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並不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有什麼「會意」呢?沒寫。我們從陶淵明所寫的《讀山海經》《詠荊軻》等詩作中可以想見。他從書中得到哲理,得到啟示,對當時的混亂、醜惡的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人生有了更透徹的了解。但只能「會意」,不能言傳,因而「閒靜少言」,只是不說,不是不知。這使我們隱隱地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識的人,也隱隱地感到那個社會對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二個志趣——飲酒。五柳先生「閒靜少言」,但讀書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說明他內心並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瀾的。內心的波瀾沒有表現出來,卻找到了一個使波瀾平靜的方法,這就是嗜酒。「嗜」字說明不是一般的小飲,而是「期在必醉」。儘管「家貧」,也沒有改變這一嗜好,就因為在醉鄉中可以使心靈的波瀾得到平靜。這是他在那種環境裡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

第三個志趣——著文章。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娛」,不是要給別人看,更不是要獻給統治者,去求官得祿。這一點也說明了他內心的確有「會意」,()有話要說的,只是不願對別人說,寫文章給自己看。「閒靜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娛」,就是這種心情的反映。

對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敘述以後,文章結尾也仿史家筆法,加個贊語。這個贊語的實質就是黔婁之妻的兩句話:「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兩句話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後有兩句設問的話:「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表明作者也很欣賞道家所鼓吹的無為而治的古代社會,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獨善其身」。全文不足二百字,語言洗鍊,於平淡之中表現深刻的內容,這就是陶淵明詩文的一大特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