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香菱學詩的啟示

香菱學詩的啟示(一)

香菱不但好學樂學,而且善學苦學,終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驕人的成績。

香菱雖賤為人妾,但她骨子裡卻流著詩書翰墨人家的血液,她的學詩絕不同於無聊貴族的閒情逸緻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風雅,而是一種執著頑強的自我回歸,是一個詩性女兒對詩性情懷和詩性人格乃至詩性理想的執著追求。香菱學詩,既好之又樂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香菱非常善於學習,她不但認真聽老師講課,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師所教的內容加以整理歸納,及時消化。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品讀、理解和感悟,注重積累和運用。讀詩、悟詩、談詩之後自然還得作詩,香菱通共將一首詠月詩寫了三次,前兩次要麼滯澀生硬,要麼穿鑿單一,但她不灰心喪氣,認真總結寫作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終於捕捉到新鮮的意象,寫出鮮活的詩作來。

常言道:「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香菱在學詩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聰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與勤。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終於以自己的苦心誠心換得了詩神繆斯的青睞,覓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詩作看似夢中偶得,實是多次錘鍊苦心孤詣的結晶。

香菱學詩的啟示(二)

說起這個四大名著,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了。每個人都有最喜愛的一部,而今天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要給大家來分享的是《紅樓夢》中《香菱學詩》的啟示。

《香菱學詩》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小說,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本來不懂詩,她隨薛寶釵住進大觀園後,見賈寶玉與眾姐妹結社詠詩,才「苦志學詩」,經多次請教,幾易其稿,「精血誠聚」,終於寫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詩」。香菱的成功固然與她的勤奮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有高人的指點,這位高人就是林黛玉。

香菱學詩初,林黛玉並未直接讓她創作,而是先講作詩的要點,然後給她介紹經典作家:王維、杜甫、李白,繼而擴展到「陶、應、謝、阮、瘐、鮑」等作家。其次,把圈點好的王右丞的五律一百首左右讓她背誦。這還不算,當香菱找黛玉換杜詩時,黛玉先問香菱領略經典詩作的滋味如何,最後才給她出題。縱觀林黛玉引發香菱閱讀的過程,或許多少能給我們以啟示。

經典作品是經過時間淘洗後留存的精品,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經典。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各個朝代、各個歷史時期,都不乏經典作品,涵括了文學、歷史、哲學等諸多方面。

閱讀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典範性文本,是承繼傳統的一種必要方式。這些不朽的經典之作凝聚了人類思想和藝術的精華,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豐碩了人文性的內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陶冶。例如:《熱愛生命》《紫藤蘿瀑布》啟示學生要正確認識生命,珍愛生命;《信客》《老王》教育學生,人與人之間應該多一點真誠與關愛;《三峽》《沁園春·雪》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學生對祖國江山的熱愛之情;《斑羚飛渡》《山中訪友》向學生陳述了動物與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感慨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讀懂,讀透,讀好這些作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還會對學生的思想素養和語文素養的提升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經典文學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所反映出來的生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作為教師,應廣泛、深入地去發掘這些作品的內在藝術價值,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上品味語言大師們的精妙匠心,領會其藝術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提出更高層面的要求,應有更深厚的生活積澱,明了生活的本源及本質,給學生以哲理的啟迪。要想領著學生走進經典領域,領略無限風光,教師應該像一個出色的導遊,不僅能介紹景點之美,能剖析此景之所以美,還能讓遊客追隨你的獨特視角品嘗到常人難以發現的美。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師不僅要眼中有景,口中有景,而且要心中有景。

只有用恰當的方法,才能教出經典之美味,學生才能美美地學,也才有可能品出經典之美味。要想教好經典之文,我們應向「黛玉」學習,努力當個經典之師:深度領悟作品的精髓,努力尋找適切的教法,仔細打磨教學的要素,力爭上出精品語文課,讓這些經典作品發散出經典的光芒!

香菱學詩的啟示(三)

對於知識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然而,獲得知識不僅需要求知慾,最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行動去獲取知識。香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一個自幼在外漂泊流浪,並終日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中,()這樣一個女子學詩為了什麼?功名?利祿?或是榮華富貴?顯然都不是只是她的求知慾和為此的決心在驅使著她,她想為自己創造一個無紛無擾的精神淨土,她為了這個小小的願望不斷努力著,她最終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因為她幾乎不可能獲得這麼好的機會,讓靈魂在淨水中遨遊;必然是因為她極強的渴望激發了他的潛能。

像香菱這樣只為滿足個人精神需求而學習的人非常少見。捫心自問,誰能保證自己學習的目的沒有一點功利色彩?不是說我們的求知慾早已泯滅,而是庸懶的頭腦和過多的誘惑將那對知識的渴望埋藏,我們開始機械的學習,成了一台台學習的機器,重複著「輸入程式→執行程式→輸出程式」這一單一又乏味枯燥的過程,學習便相應地枯燥乏味,只為了考高中,考大學,考碩士,考博士,為了更好的文憑,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房子,更多的金錢,在這樣利慾的驅動下,我們無不成為「推磨的鬼」,如何真正靜下來學習?學習是為了自己,但不是僅僅為滿足自己對物質的需求,不是獲得利益的工具。學習即是一個自我升華的過程。充實自我並豐富精神世界,娛樂自我,並最終提升個人修養,這才應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