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墨跡讀後感

墨跡讀後感(一)

看了曾子墨的自傳《墨跡》,讓我感覺最深的就是她的激情,從小聰慧,清秀可人,學習優秀,輕輕鬆鬆托福考個近滿分(673的滿分,考660分),出國留學特達茅斯大學,以幾乎全A的高分畢業,摩根斯坦利的成功面試進入投行業,事業頂峰之際卻跳槽到鳳凰,永遠都是不畏任何困難永往直前,不達到目的不罷休。非凡人所能及,不愧是"才女中的美女,美女中的才女".

她的激情大半來自她的爭強好勝,比如她的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了一筆獎學金居然願意再考一次高考;在留學期間戰勝了重重困難,從語言到生活,從學習到打工,在應聘和工作期間她也是做得非常漂亮,原因之一就是"她想做個頂級的分析師"讓她在工作中孜孜不斷的學習、成長。可以講,該書告訴了我們:成功就是來自更多的付出,更勤奮的工作,更多的汗水,更少的抱怨,更多的苦頭和更積極的心態。

她很美,她的美混合了知性和感性。從她報送到無意去考托福到美國去留學到投行工作,這段歷程都非常精彩。上天好像真的特別恩愛她,但機會出現的時候,又有誰能夠好好地抓住它?像子墨那樣勇敢,聰明,機智,有所準備,不怕失敗呢?在投行工作的四年里,她每天工作十小時,真的非常艱辛。一個外貌有著長長頭髮,眼睛大大的她看起來弱不緊風的弱女子,每次我看到她插圖的時候,都會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書中大篇幅的介紹了她在美國的生活和工作,書中有兩句話另我很受震撼一是"看似大大咧咧粗線條的美國人,在關乎人品道德的細節上,卻講究原則,容不得絲毫的馬虎";二是"誠信和榮譽遠比成績更值得珍惜和維護".她在摩根斯坦利工作時她曾寫道公司中很多人都是美國政要、名人的子女,但是在公司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輩的名譽,工作的甚至比平常人更辛苦、更努力。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真正的靠實力生存的公平社會,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是有它必然的原因的。相比之下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有太多的特權與不平等。曾子墨沒有象一些出國留學的中國人一樣鞭笞自己的國家,相反她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理解著這個社會、理解著周圍的人。

她放棄投行而去鳳凰,居然是因為一本書一段文字。這裡的子墨給人不再是神奇,不再是遙遠的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她能夠深入愛滋村暴露社會陰暗的一面,游離世界名勝順便報導社會現象這就是寄娛樂於工作,她害怕會蟲子,還有她朝聖的西藏,一切一切使得她更加可愛。有害怕也有勇敢,有愛心也有同情心……她告訴我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無論英語,寫作,都要把它當作是一門必須掌握的技巧。

曾子墨的自傳我就不詳細說了,我想她的成功可以歸功於她來自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文化氛圍很好的家庭,父母親都是北大的老師。自小就受到寵愛和父母的文化教育,自然比別人多了很多先天的優勢。假如沒有父親改的名字,你想:曾子墨就是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是戰國時期最有影響力的三子,名字充滿文墨香味;如果沒有父親看似"隨意"的說叫她去考托福,她也不會得到660的高分。假如沒有母親以前影響,她也寫不出那篇賺取老美眼淚的美文,也就不能申請得到達特茅斯的全額獎學金,也就沒有了在華爾街光輝的歷程。所以說,子墨的幸運歸根到底是她父母親精心安排傑作。其實現實生活中,一個富裕的家庭,一個文化氛圍好的家庭,他們的子女都是很出色的。環境可以造就人也會毀了人。自己努力也很重要。

《墨跡》很值得一看,有的時候我會覺得老天怎麼能對一個人如此的眷顧,但是老天對每一個人也都是公平的,她付出了必然有收穫,即便沒有收穫我相信以她的心態也會泰然處之。

墨跡讀後感(二)

初識曾子墨,她是《世紀大講堂》那個優雅的聆聽者,猶如淡漠靜開的芙蓉,默默散發芳華。她身上有太多的標籤,「明星」、「女強人」、「成功人士」等等,每一個都是她,但都不全然是她。於是,翻開自傳《墨跡》,一個真實的曾子墨浮現在世人的眼前。

曾聽說,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並不盡完美。然而,我卻一直認為曾子墨是上帝的寵兒,出身於書香門第,沿著北京—紐約—香港—北京這一條夢想軌道留下了她不平凡的足跡,她的身後一片星光璀璨。在書中,她用極其平淡的文字訴說著不平凡的經歷,或許很多人看到的是她身上的運氣,但我卻看到了她王者的姿態,那份由始至終的倔強。

在求學時代,她努力得很倔強。出身在書香門第並不意味著的第一是理所應當的,背後的努力是無法磨滅的。「當別人認定你是第一,你便會暗示自己不能不做第一,多少次反覆與輪迴過後,突然有那麼一天,你終於蛻變,成為了真正的第一。」這些平淡語句的背後潛藏著多麼大的勇氣和努力,她最終以最高的榮譽畢業於達特茅斯。

在全盛時代,她求變得很倔強。對於學經濟的人來說,能夠進入摩根斯坦利何其幸運,當曾子墨背上行囊決意離開華爾街的時候,多少人表示不解和迷惑,她到底要的是什麼?有多少人恨不得擠進來,她卻想要逃出去。當我們再次在鳳凰衛視看見她淡定自若的笑容時,我們就知道曾子墨從來不害怕改變,每一個選擇都是明智的,她只會做得更好,飛得更高。

從達特茅斯到摩根斯坦利,再到鳳凰衛視,她似乎從沒遇到過多的挫折,但從她對待每件事的態度上,我們又何嘗不感受到屬於曾子墨的堅韌。

墨跡讀後感(三)

買了本正版的《墨跡》,一看,果然不錯。想談點感想。

《墨跡》中說,美國人對寫作的重視無與倫比,無論你即將選擇的專業是文還是理,將來從事的工作是金融還是醫生,在他們的眼裡,寫作是基礎,是工具,是人人都要掌握的技能。

當得知中國的理工科學生進入大學後,就等於和寫作說再見時,曾子墨的美國教授顯得萬分詫異。「這是個天大的誤區!只要你工作,你就需要寫作!科學家要寫實驗報告,經濟學家要寫研究論文,企業家要寫商業計畫,就算在非政府組織工作,你也需要寫檔案!」

我對《墨跡》中這一段敘述,印象很深。因為我們的許多大學生的確不重視寫作,不善於寫作,不會寫作!不僅大學生,就是一些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同樣如此。

其實,正如那位美國教授所說,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寫作!這是真理!千萬不要忽視寫作。

寫作並不是高不可攀,會說就會寫。只不過是把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想、所感寫下來,再加以整理、修改。這樣,一篇文章就誕生了。

寫作當然有方法。要有中心思想,要有構成的要素,在觀點正確、結構合理之後,寫作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於語言運用的如何。語言運用的好,文章就寫得出色,反之,文章就會寫得平淡。

語言是一切寫作的基礎,寫作中,如何運用準確、鮮明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文章的思想、觀點、結構和事例,準確地反映出客觀實際,這是需要鍛鍊的。

寫作要靠自己的努力。只要不怕寫作失敗,勤學苦煉,只要善於用心,善於總結,就一定能把語言的基本功鍛鍊好,把文章寫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