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讀後感

  最近在讀一本書《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主人公是期貨界的傳奇人物-傅海棠,也就是書名中的「一個農民」。

  最初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以為是在譁眾取寵,出版社或者作者在搞什麼噱頭,農民的億萬傳奇?是不是有些包裝過度了,純粹是為了吸引讀者。

  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不禁感到,這個書名取得一點都不過分,並且我覺得這個名字還取小了,可以改成「大師列傳: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

  主人公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種蒜,養豬,收皮毛,收金銀器等等都乾過,正是親身從事這些生產活動過程中摸索和積累的經驗為其在後期做期貨所進行的基本面分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正由於此,他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思考體系,在紛繁複雜的眾多影響因素中把握住核心要素,直指要害。

  在主人公種大蒜之前,他就摸清楚了大蒜的「脾氣秉性」,大蒜不是農作物,而只是調味品。正是由於根本屬性的不同,才使得大蒜與其他農作物所具備的特點不同。

  大蒜受到國家巨觀政策層面的調控力度小,種植面積由信息掌握不充分的種植戶決定,而種植戶對於大蒜的種植與否,種植面積的多少又是直接受當年大蒜價格影響的。大蒜價格的波動對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影響很大,表現在供應量上就是多則更多,少則更少。

  當大蒜稀少價格高的時候,農戶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就會種植更多的大蒜,而這需要留下更多的蒜種,這會對本來已經供不應求的大蒜市場造成進一步衝擊,使得大蒜價格進一步走高。

  當大蒜豐產價格低的時候,價賤傷民,農戶種植積極性很低,不願意再種大蒜了,本該留作蒜種的大蒜也被供應到了市場,對本來已經供過於求的大蒜市場無異於是雪上加霜,使得大蒜價格進入低谷。

  研究明白了大蒜的特點之後,主人公開始行動了。在大蒜價格極其便宜的1990年,主人公以低於大蒜種植成本2-3倍的價格買了很多蒜種,種了2畝地的大蒜。

  當時的情況是周圍的大蒜種植戶已經連續虧了兩年,積極性可以說是已經被打壓到了極點,紛紛棄種大蒜。「誰種大蒜誰虧錢」,「大蒜10塊錢一斤我也不種,看到大蒜就頭疼」,價賤傷民由此可見一斑。

  主人公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況下開始種大蒜的,當時還有人對他說「你種大蒜,明年喝蒜湯去吧」。正是這樣的環境為日後大蒜價格暴漲埋下了伏筆。

  「沒有人想到種大蒜就對了,沒有人想到大蒜能漲價就對了,大家都覺得今年大蒜的價格還是會很低就對了。農戶們這樣的心態必然會影響該年大蒜的產量,這非常有利於大蒜的上漲。當大家都轉到一個方向的時候,物極必反的時點就來了,這時也就是賺大錢的機會。往往大多數人是錯的,最終,供需關係決定一切。」

  最終,這兩畝大蒜讓主人公賺了7000元,時間是1991年。

  談一談主人公的大蒜之戰帶給我的思考與感悟:

  一般大蒜種植戶的思維層次很淺,他們僅僅是根據當年的大蒜價格從而決定去留,大蒜價格高的時候就一窩蜂衝上去,使勁種,能種多少種多少。價格低的時候又兵敗如山倒,心有餘悸,揚言再也不種大蒜了。

  主人公則不同,他善於觀察和分析,思考生活中的日常現象,歸納出大蒜與其他農作物的不同特點,真正地了解價格背後所隱藏的供需關係,基於此來指導他的實際行動,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思維層次較普通種植戶是高出一個等級的。普通種植戶在大蒜遊戲中賺賺虧虧,玩了那麼多年也沒有把遊戲玩明白。主人公在參與遊戲之前,以一個較高的視角來俯視這個遊戲和其中的玩家,琢磨透了遊戲的本質和玩法,所以加入遊戲後便成為贏家。

  正如主人公在小時候所領悟的,「要做成事,要有所成就,就必須做一個有心人。所謂的有心,就是指平常看到、聽到一些有用的或有啟發的事情,就用心去學習、領悟、總結、套用。」相信正是這一條,讓主人公在思考層次方面與眾不同。

  一項投資決定是否成功,不是行動之後才知道的,而是在行動之前的思考之初便已經有了定論。超出常人的思維層次,對標的特點的深入分析以及結合當下環境的思考,這些並不見得有多難,卻恰恰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道德經》有云:大道至簡,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范蠡有云: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是驚人的相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