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名人名言

勤儉節約的名人名言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2、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3、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也。——南北朝·顏之推

4、節儉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5、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易卜生

6、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7、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司馬光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9、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10、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方誌敏

11、在各項節約成本的措施中,以精減人員最為重要。——王永慶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務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

13、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14、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5、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16、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17、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8、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19、錢幣是圓的,所以容易滾走。——托里安

20、舒適的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完全感覺不到樂趣,而變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盧梭

21、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22、天下之事,常成於勤儉而敗於奢靡。——陸游

23、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況

24、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25、奢則妄取苟且,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羅大經

26、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行船靠掌舵,理家靠節約。——諺語

29、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元·白樸

30、生產好比搖錢樹,節約好比聚寶盆。——諺語

31、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32、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33、奢侈好像酒,既使人興奮,又使人衰弱。——卡爾

34、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錦》

35、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36、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37、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格言聯璧》

38、辛苦得來的果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維吾爾族

39、一勺勺積累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40、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41、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42、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4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44、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

45、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46、小處不省錢袋空。——托·莫爾

47、真理是我們所有財產中最有價值的,所以讓我們節約吧。——諺語

48、成由勤儉敗由奢。

49、一粥一飯汗珠換。

50、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恩格斯

51、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薩迪

52、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餘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別林斯基

5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54、一勤二儉三節約,全家老少幸福多。——諺語

55、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盧梭

56、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57、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5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59、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60、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

61、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62、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6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64、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羅丹

65、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范繼亭贊同

66、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67、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68、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69、節儉本身就是一宗財產。——英國

70、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