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寫項羽的作文

寫項羽的作文(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這首詩讚揚了項羽寧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讀過《史記》一書後,我對項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項羽是個英雄。項羽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可以衝鋒陷陣,轉瞬間便可殺敵上百人。他用兵大膽,敢於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後生,我佩服他的膽量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時,他竟然敢說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誰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從這點看,項羽的確是一位英雄。

但項羽是一名非常失敗的英雄。

其一,項羽不注重學習,只崇尚武力,甚至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的名字會寫就足夠了。可他沒想到,不學習,有些方面就會無知,無論是帶兵南征北戰,還是治理國家,武學不知將成為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而且,項羽還不善於用人,不會把握時機。張良。韓信都曾經投奔於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這兩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劉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敗塗地。總算有個范增為他效力吧,可他不執行范增的計畫,連范增的才智也浪費了。項羽要麼中人家的計策,要麼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離開了他,是自己徹底失去了謀士。

項羽在臨死之前曾說過「天要亡我」,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項羽英雄蓋世,卻只會逞匹夫之勇,到死還認識不到自身的缺點,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敗的原因歸之於天,真實可悲啊!

寫項羽的作文(二)

自古以來,項羽似乎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我的一個學長說,他是一個讓人惋惜的英雄,他的失敗是性格使然,別人無力改變。而我的一個朋友說,他有貴族式的狹隘胸懷,剛愎自用,殘酷暴烈,短於心計,最終失敗具有悲劇色彩。我眼中的項羽是一個仁義而自私的霸王,有氣節的英雄。

項羽是戰國時期楚國的貴族後代,雖沒有讀過幾天聖賢書,仁義的思想卻也從小耳濡目染,但他卻沒有很好的利用骨子裡的仁義,在幾次重要的轉折點上都因「仁義」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一點在《鴻門宴》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劉邦,而他沒有,他甚至示意別人不要這麼做。深究其原因,還是項羽的仁義思想在作怪。即使項羽缺乏預見力,但是劉邦日後勢必會成為他最有力的敵人,他還是可以看出來的。也許是樊噲的滿口仁義道德讓項羽堅定了不殺的決心,但他最終還是為自己的一時之仁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項羽雖自封為西楚霸王,具有了仁義的思想,卻不懂得如何適時地使用仁義,這是可怕的。

也許很多人都讀過王安石的《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很顯然,王安石認為民心和形式決定戰爭的勝負,而項羽偏偏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而不得民心的人。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推究項羽成敗的原因,主要在於劉邦的擁護者是廣大的農民特別是就秦國農民,而項羽的擁護者只是些野心的領主殘餘分子,兩人所依靠的力量不同,因之後果也不同。」顯然劉邦比項羽更明白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項羽既不得手下人的心,也不得天下人的心,這樣看來,他最終失敗是必然的了。他無法做到站在人們的立場上看問題,人們也必然無法去擁護這樣一個人做王。項羽是自私的,他既不能替別人著想,也不是從政治利益出發,無論做什麼都只全憑自己的好惡,最終導致了他所分封的各路諸侯紛紛造反。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李清照的《烏江》。它展示了一個有氣節的英雄形象,活著要乾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死也要死得氣壯山河,這就是項羽!他在烏江岸,把愛馬送給烏江亭長,卻不肯過江稱王;徒步殺死漢兵幾百,是何等的兇悍;看見了舊友呂馬童,蔑視地一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購我的人頭,並賞萬戶封地,我成全你!」言畢自刎,這又是何等的悲壯!聽說烏江邊上有一個滾馬灘,是項羽的愛馬烏騅馬看見項羽戰死,在岸邊滾地而死,因而得名。聽說烏江岸邊還有個拋首石,是項羽自刎時把自己的頭扔給了呂馬童而得名。這就是項羽,一個有氣節的英雄,無論生死,都是轟轟烈烈!

這便是我眼中那個仁義,自私,有氣節的西楚霸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形象的項羽,每個人對項羽的評價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判孰是孰非,只要自己眼中的項羽能夠幻化為為人景仰的形象也就夠了!

寫項羽的作文(三)

如果說到英雄人物,大家是否會想到西楚霸王項羽呢?

項羽,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中國史上最強武將,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人稱西楚霸王。

在我的眼中,()項羽只能做一名叱詫風雲的大將軍,而不具備帝王的胸懷。

其一是自滿。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項梁很是生氣,項羽卻說「書足以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讀到這裡,我們可能會驚訝項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抱負。但項梁教他兵法時,他也是淺嘗輒止。自滿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殺了已降秦卒二十餘萬。火燒宮室。有人觸怒他,他便「烹之」,卻從不思考別人的話是否又可取之處。劉邦滅楚後,不誅殺項羽親屬,也與項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對比。

其三是優柔寡斷。這一點在鴻門宴中表現的最為充分。范增多次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但「項王默默不應」。劉邦逃脫後,范增只有嘆「豎子不足為謀」,並做出一個驚人判斷「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項羽的當斷不斷使他最終山窮水盡,死於自己劍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項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項羽卻以為一個小小的離間計生出疑心,疏遠范增,范增也離開他。在《高祖本紀》中劉邦分析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時說:「項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多疑使項羽失去了身邊最後有力的支持!

對於項羽的失敗,我不會感到惋惜!性格決定了項羽的一生,山難改,性難移。能超越自己的又有幾人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