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論語後感

論語後感(一)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國學經典名著,名字叫論語,讀完以後,我有了許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對《論語》了解的還不是很透徹吧,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共二十卷,11705個漢字,是流傳下來的語錄體的彙編。可謂漢語文章的典範。

其中,我最欣賞的幾句話是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鄉土;君子關心法令制度,小人關心恩惠。」

這句話就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處。君子,時時刻刻都在考慮著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養,而不在乎財富,所以君子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家鄉,說明他們就沒有雄圖大志。君子關心的是國家的法律,在覺得不合適的時候會進諫。而小人則關心的是別人給了他多少好處和恩惠,這樣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們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發展。

還有就是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行動要敏捷。」

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說話要三思而後說,不要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不要拖泥帶水。不然言多必失,而做事優柔寡斷,機會必將貽誤殆盡。在生活中也是一樣,說話要三思,不要說出來了,又辦不到了。做事不要拖泥帶水,要雷厲風行,這樣才不會丟失了機會。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慮:看的時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沒有;聽的時候要想想聽明白了沒有;侍人的臉色要想想是否溫和;對人的態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說話要想想是否忠誠;做事要想想是否認真;有了疑問要想想怎樣向人請教;遇事發恕時要想想後果;有利可得時要想想是否正當。」我認為這九種思慮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當大家真正面對現實生活時,就會感到要真正履行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它們難做就不去做了,其實做到裡面的一兩個、兩三個也是不錯的。只要有能力,就要儘量做到。凡事,還是要思慮一下再做。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懂的學問的不如喜好學問的,喜好學問的不如把學問試做樂趣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喜歡一個事物再去學它,往往比被迫去學的學得好。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在於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或感覺。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學得比別人好。

總之,論語這本書中蘊含著許許多多的做人的道理,這一條條簡短而又飽含哲理的對話,一次次洗滌著我的靈魂……

讀論語後感(二)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為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子貢問他的老師說:「有什麼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回答說:「那應該是「寬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主張「以寬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了千百年來流傳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學說的一個方面,也是談思想品德修養,強調「修己」。同學們,要知道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懂得去「寬恕」的心是多麼重要,這樣博大的胸懷,自然也會給其本身帶來幸福。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為對方想想,易地而處之,自己想想,看看對方對待自己,自己又不怎麼對待別人的,總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還必須改正。很多事,看開了,自然就不會去怨天尤人了。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時刻都在激勵著我和我們要不斷的進步,做一個不同於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讀論語後感(三)

在個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壓力大;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師布置讀《論語》,讀後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淨化,為人處世、學習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是為人要重義輕利,君子懂得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統治上崇尚「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後,要重視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總體而言,論語中有好的觀點,也有迂腐過時的觀點,我們要吸收其精華。

譬如綜上所述的孩子從小教育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學習要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為人要重義輕利;為政一方要實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讀好書使人心靈淨化,讀好書使人類進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