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文學名著讀後感作文

最近,終於看完了凡爾納的《神秘島》,頗費周折。看完後,我就後悔了,沒想到《海底兩萬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竟然是凡爾納的科幻三部曲。看完了《神秘島》這部偉大的科幻小說後,不免想看另外兩部。不過,有太多的不知名原因……

也罷,反正至少以後有的是時間,看完後,也頗有感觸,便想語無倫次的說些東西。

故事梗概呢,照例,我是懶得說了,有興趣的人上網一查就有,當然,我還是建議不要放過這本小說,應該去品味品味原著!

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五個兩手空空的人外加一隻在動物中也不算優越的小狗,竟然能快樂幸福的在孤島上生活4年。他們,不像魯濱遜,能在破船上找到人的必需品。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坐船漂流到孤島上的,而是乘著熱氣球飛到那的。他們也不像格列拂,不可能飄去那些神話般的島嶼而受到優待,而是漂流到太平洋中一個有確切經緯度的荒島。你別不信,不要認為竟然他們什麼都沒有,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他們擁有兩樣人類活在這個世上所應該擁有,且不然此生遺憾的東西——勇氣和智慧。別和我說你也有的,他們有的是大勇氣和大智慧,下面,我就談談他們擁有的這兩樣和我們這些俗人所擁有的有什麼不同吧!

首先談談勇氣,你別說,不要認為敢去打人、欺負人就是勇氣,在我看來,真正的勇氣是在絕境中的樂觀、淡定。沒錯,他們在流落孤島時,一開始就沒有太多的象魯濱遜一樣的懊惱。而是首先堅定了一個信念——我要活下去。要不是剛開始失去一個夥伴而讓人傷心,我想他們可能只會因為自己撿了一條命而開心,而不會在意是不是漂流在這孤島上。有人說,拿著桿槍去殺敵人,那就是勇氣。這我不否認,但我個人認為,這只不過是小勇。真正的大勇不是敢戰勝別人,而是敢自己的心。如果戰勝了自己的心,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不是嗎?

說說他們的智吧。在我看來,從不覺得人的文憑高,就是更具有智慧。瞧瞧這些漂流的人,雖是19世紀的人,可以說,他們的知識量可能真的比不上現在的一個科學家。但是,他們的智慧在於怎麼在生活中運用他們所學的,這才是我所認為的真正的智慧。現在的社會,能有多少人能知道這個呢?我們中國的孩子,確實是生活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但是,我們不應該被這個東西蒙蔽。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在為了利益的這個時候,你可以這麼說,但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學習就真的只為了考試這麼一件俗事。不,如果造物主知道人類的變質會如此透徹,我想他也會後悔造就了人類這所謂的高等動物。當然,在能運用知識在生活中的首要前提,那肯定就是有智慧的基礎——知識。現在的人,越來越認為學習沒什麼要緊,但是我想說,也許學校教的那些知識了解了大概可以,只要不是你專業的情況下,生活中的知識是學不完的,會生活就一定要有會生活的知識,不是麼?所以,我認為漂流者們的智慧是偉大的,甚至是無人能比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離開了國家,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島嶼會消失無際,我想繼續下去的話,肯定的,這回成為一個有所成就的發達城市。甚至是一個較有實力的國家,如果他們不會老死的話(補充,如果生活下去,他們是沒辦法繁衍後代的)。

沒錯,我承認這個《神秘島》是作者虛構的,但是,不要認為我沒有必要得到這些東西,那就錯了。現在的許多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完完全全的缺少這些東西,甚至也再也得不到了!

文學名著讀後感作文(二)

《名人傳》包括三個藝術家的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由於羅曼羅蘭取得的非凡成就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他為「20世紀法國文學的偉大神秘者之一」、「人類深愛戴的作家」。

19世紀初的西方,物質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橫行成國際秩序。在這種時代,非常需要富有高貴的精神、甘願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祭奠的榜樣。作者從眾多名人中選擇了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19世紀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他深信,這些藝術巨匠的不平凡經歷將會引導人們脫離低級趣味的生活。

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後來發展到耳朵失聰,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都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他憑著超凡的毅力和奮鬥精神從事音樂創作,寫出《第九交響曲》等傳世之作。

「早在1793年,貝多芬就立下了這一志向:一定要歌頌歡樂。這一志向,讓他激動了一生,躊躇了一生,抗爭了一生。在創作了《命運交響曲》和《田園交響曲》後,貝多芬徘徊在強烈的興奮之中,他仍不滿,仍要將快樂的音符灑向大地,於是就有了他的《第九交響曲》這是一部具有突出地位的巨著。」

從這一段,我讀出了作者積極向上、進取的樂觀精神。這種樂觀精神引導貝多芬作出一首首偉大的歌曲。

羅曼羅蘭稱為英雄的,不是思想或力量的偉大,而是心靈的偉大。作者在貝多芬傳的結尾寫道:一個極其不幸的人,掙扎在貧困、殘疾、孤獨、痛苦中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給世界創作了歡樂!他用苦難鑄造歡樂,就像他所說的那樣——「用痛苦換取歡樂」這句話正是他心靈的箴言,是他英勇的一生。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夜以繼日的工作,以致筋疲力盡。

「他的生活似乎一種苦役。他甚至抽不出時間去吃飯睡覺。在他的信件里隨處可見這樣的語句:『我幾乎沒有時間去吃飯……我沒有空吃東西……十二年以來,我的肉體被疲倦機會了,我缺乏一切生活用品……我沒有一個金幣,我衣不蔽體的承受這煎熬……我在悲慘與痛苦中求生……我和患難作鬥爭……』」

其實米開朗琪羅非常富有。他有大量財產,但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他自己捨不得享用一點財富。

米開朗琪羅在70歲高齡時,接受了宏大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建築師兼總監的職務。他認為這是神的使命,是他應盡的義務,他甚至不肯接受應當享有的俸祿。他繼續工作,已不是出於對藝術的信心,而是出於一種信仰,是創造的慣性才是他不斷工作。1564年的一天,他站著坐了一整天的《耶穌之死》病倒了。他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從可怕的暴風雨回到了溫柔和平的寂靜」。

19世紀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創作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為世界人民所喜愛。他還創作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和童話故事。

「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有多麼痛苦,要承受那些心理堅強卻沒人情味的信徒們的無言的譴責,又被自己的懦弱和優柔寡斷所困擾著,所以在對家人的愛和對上帝的愛之間徘徊著,直到那一天,他再也無法仍受,也許是臨死前的一種狂熱,他衝動的離開了家,四處流浪,想逃離這一切。他曾在一所修道院投訴過,次日又離開了。在途中,他終於病倒了,在一個無名的小城裡休養身體,但是,他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在彌留之際,他躺在床上哭泣,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他抽泣的說道:」這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受苦受難,你們卻都在這裡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1910年11月20日,凌晨六點多,他終於得到了解脫,如他所說:死,幸福的死……

早年對宗教抱反感情緒的他重新思索:」信仰是生命的力量。「可是,托爾斯泰不能接受教會的宗教,他花費大量時間論證教會與宗教精神的牴觸,毫不畏懼的向神學挑戰。這些舉動使他最終被開除教籍。他努力擺脫」奢華「,希望做上帝的好僕人,但他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他為實踐信仰不惜放棄人世間的一切,甚至生命。

《名人傳》告訴我們:悲慘命運不知降臨於普通人頭上,他同樣也降臨在偉人身上,享有盛名並不能免除痛苦對他們的考驗,這三位英雄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要用自己的毅力戰勝命運,讓患難結出豐碩的果實。

文學名著讀後感作文(三)

前幾天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讀後極為感動!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走向自覺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鬥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繫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蹟。他曾說:「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保爾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於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年頭,保爾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他那種苦幹精神和拚命精神,正顯示了第一代建設者們的崇高品質。在修築鐵路中,保爾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隊「拚命走在前頭」,以「瘋狂的速度」進行工作。保爾從未屈膝投降過。他總是隨時準備承受對自己最沉重的打擊。他經受住了一切考驗,在對待友誼、愛情和家庭等問題上,他也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非常苦惱,不能自拔。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這時故事情節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程度。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正因為如此,手槍的槍口才那樣「鄙夷地瞪著保爾的眼睛」「以太」為「太極」,認之為世界之本源;以「生元」為「細,於是,他以冷酷無情的嚴峻態度譴責自己說:」老兄,你平時說什麼要乾出一番英雄事業來,原來全是紙上談兵!……你有沒有嘗試過戰勝這種生活!……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衝出這個鐵環嗎?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想辦法活下去。要使生活變得更有益。沒有比掉隊更可怕的了。「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青年共產黨員來說,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悲劇命運的打擊,開始了為爭取歸隊而進行的鬥爭。保爾也以自己的畢生精力,實踐了自己的生活原則:」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是保爾戰鬥一生的真多寫照,也是他革命樂觀主義的深刻概括。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鬥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作者在塑造保爾這一形象時,用內心獨白、書信、格言警句,揭示了這一形象的內心的全部複雜性和成長過程。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這也就是為什麼保爾·柯察金這個名字能夠響徹世界各大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能夠成為青年生活教科書的根本原因。同時,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譯成中文。保爾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

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保爾那不灰心喪氣的精神。不管是在什麼地方信心是最重要的。像在學習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灰心。我們不能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喪失信心;也不能因為一次競賽爾垂頭喪氣。不管在什麼時候信心是最重要的,失去了信心也就失去了希望。

如果是我,在面臨種種困難的時候我也許不會像保爾一樣鎮定自若。我想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要做的還有很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