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漢武帝傳讀後感

漢武帝傳讀後感(一)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劉徹,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漢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鹹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漢武大帝》他不僅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言,也不僅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更重要的是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族。劉徹他輝煌的史冊,《史記》直言了他的功與過,記錄的他所在的時代,像史詩一樣唯美。漢景帝劉啟,與其他皇帝不同,史上記載還是褒獎頗多的,「文景之治」就是例子。匈奴屢次來犯,而劉啟的老師晁錯卻主張「攘夷必先安內」,主張「削藩」,七國乘勢而亂,無奈,景帝受壓力下令處死了自己的恩師,晁錯被腰斬於市,卻沒有停熄「七國之亂」,景帝也懊悔不已,被稱為漢初最冤案。冤枉的晁錯。 劉啟說話非常有意思,不像皇帝,對皇后說「你怎麼來了,回去吧,回去吧」。對丞相竇嬰說「好長時間不見你怪想你的」。他也許不是個好皇帝,確是個好人,是個正常的普通人,心中掛念他的母親,弟弟,老師,女兒和兒子。當必須要嫁一個女兒給匈奴單于時,他難過的無奈,南宮公主遠行時,他竟然抱著王志哭了,

很無奈,都不忍心去送女兒出門,一國之君又怎樣?慈祥善良的劉啟。 一代君主漢武帝劉徹,統治了漢朝幾十年,改變了漢朝建國以來60餘年被匈奴欺負、騷擾的屈辱史,並徹底將匈奴民族打敗,直至俯首稱臣。這一偉大壯舉,不是隨便一位君主可以完成的偉業,而在漢武帝當政時期徹底實現。

漢武帝的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保境安民,勇擊匈奴,奠定疆域

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秦朝。但秦朝的版圖遼闊,只不過相當於武帝在位時的二分之一。十七歲的漢武帝血氣方剛,面對匈奴人的囂張氣焰,他沒有像文帝、景帝時期那樣忍氣吞聲,他決不能容忍祖輩「和親外交」的政策。建元二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年輕的他竟有如此長遠的眼光,後世君王誰人能比?此後,漢武帝對匈奴用兵44年,每一次重要戰役,都是他一人操辦部署,如此大事之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見武帝軍事才能非同一般。他是第一個奠定中國遼闊疆域的皇帝。

二、千古文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一統江山易,聚攏人心難。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是後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思想,影響中國文化一千多年。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因為漢武帝開創了「讀儒書,做儒生,用儒術」的先河。在這之前,國家採用的都是軍爵人才制度——這難免生出許多弊端。到了武帝時期,興辦太學,設立舉賢制度,才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更為之後的「科舉制」奠定了

基礎。他是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中國思想的皇帝。

三、舉賢,用賢,納賢

武帝時期,人才輩出。軍事奇才衛青、霍去病,老將李廣,史學家司馬遷,酷吏張湯,東方朔、司馬相如,人才歸人才,總得遇上明眼的伯樂,才能各顯神通。正是因為漢武帝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舉賢,用賢,納賢,才能使大漢朝日益強大。所謂明君惜直臣,便是如此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漢武帝的過,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戰亂頻繁,民不聊生

常年與匈奴作戰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自古以來,戰爭的消耗是巨大的。以漢朝為例,軍事消耗包括軍糧、軍餉、武器裝備消耗、醫療、賞賜,如此龐大的財政收入從何而來?自然是拿百姓的血汗換來。漢武帝為了取悅寵妃李夫人,命其哥哥李廣利出一次無足輕重的征,好封個候。結果損失慘重。這更是棄天下百姓於不顧。史記記載,由於對匈作戰導致中原人口減半,可見百姓遭到何等痛苦。

二、信鬼迷神,晚年巫蠱,秧及百姓,死傷數萬

征和元年,漢武帝聽信奸臣江充讒言,發動巫蠱之禍。從朝廷重臣,到後宮嬪妃,從平民百姓,到當朝太子,兩萬餘人無一倖免。這一切,都只是因為漢武帝的無知,恐慌,殘酷,無情。如此大的一場流血慘案,恐怕只有秦始皇才能及得上。宋朝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評判毫不留情:「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

神怪,巡遊無度。」巫蠱冤案,更讓他痛失愛子。武帝一世英明,卻在晚年犯下滔天罪行,落得個淒涼下場。

然而,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征和四年,漢武帝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給百姓帶來痛苦,從此不在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甚至表明自己的悔意,更為愛子劉據建望思台,以表哀悼。這便是有名的《輪台罪己詔》。此後,君王便一一效仿,良好的統治風氣從此而生。

敢於罪己,放下天子的身段,置自己於後世褒貶輿論之中,痛思悔過,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在今天,我們普通人犯了過錯尚且不好意思承認,而漢武帝卻能誠心改過。在臨終前的短短几年,漢武帝徹底改變自己執政近五十年的方針,發展生產,愛民如子,實在難得! 由此,我們無法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任何人。因為人性本就複雜,更何況封建帝王!我們能做的,就是永遠記住他——漢武帝,記住他英雄傳奇的一生,用歷史的眼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漢武帝傳讀後感(二)

漢朝是我們國家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至今我們國家人口最多的民族還叫漢族。但是在漢朝初期,國家卻飽受匈奴外族的侵略。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但又想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因此他們經常入侵漢朝邊境地區,搶奪糧食、財物,還抓去很多人做奴隸。所以,漢朝邊境地區的人們生活痛苦,經常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在漢朝,有一位勇敢的小將軍,叫霍去病。他10 歲就跟大將軍衛青一起抵抗匈奴的外侵,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因為匈奴的鐵騎在當時是非常最強大的,漢朝軍隊沒有辦法輕而易舉地戰勝匈奴。所以,霍去病的一生都在堅持戰鬥。雖然霍去病24 歲就去世了,但在他24 年的短短人生經歷中,一共率軍隊出征6 次,直到徹底打敗匈奴。他把國家安危和建功立業放在第一位,從不貪圖榮華富貴。有一次,武帝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卻拒絕收下,說:「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他的話讓很多人感動,鼓舞了歷朝歷代保家衛國的將士們。

小將軍霍去病用兵靈活,擅長出奇制勝。著名的戰役有四次:他第一次獨自出征時,帶領八百名騎兵 脫離大部隊,在茫茫大漠裡賓士數百里奇襲成功。抓住了匈奴單于的叔叔、祖父,殺敵2080 人;第二戰,他閃電奔襲,六天中轉戰匈奴五部落,俘虜了匈奴王子及相國各一名,殺敵8960 人;第三戰,他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位、王子五十九人。而且做為一名十九歲的少年,他只率領幾位親兵,就親自衝進了匈奴的兵營中,逼迫匈奴渾邪王以及四萬匈奴士兵投降;第四戰,他率部奔襲兩千多里,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然後一路追殺,來到了現在的蒙古國肯特山一帶。就在這裡,霍去病率大軍進行了歷史上有名的祭天地大典「封狼居胥」。為徹底打敗匈奴,霍去病率軍繼續深入追擊,居然打到了現在的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此,「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漢朝人民再也不會受到匈奴的外侵。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從此成為中國歷代將軍的最高追求,終生奮鬥的夢想。而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三歲。

為了紀念死去的霍去病,漢武帝調來鐵甲軍,排列成長陣,沿長安一直排到茂陵霍去病的墓地。他還下令將霍去病的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以紀念他收復了祈連山周圍的國土。在霍去病的墓前,他還修了一座著名的雕像「馬踏匈奴」。一匹戰馬跨在兩名戰敗摔倒的匈奴士兵身上。象徵著霍去病徹底征服了匈奴。

多少年來,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在抵抗外族侵略。產生了很多著名的民族英雄。例如,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後背上刻有「精忠報國」的岳飛等等。尤其是近代的抗日英雄們:馮玉祥、吉鴻昌、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等等。如果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我們現在也許還生活在日本人的統治下,過著亡國奴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牢記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學習霍去病「馬踏匈奴」的豪邁氣魄,讓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