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多少往事煙雨中讀後感

多少往事煙雨中讀後感(一)

讀完《多少往事煙雨中》之後,我在心底最想表達的情感。歷史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那數不清的故人、往事和情感,有英雄,有梟雄,有好事,有壞事,有被人稱頌的歷史偉人,也有被人唾棄的卑鄙小人,有高興,有傷感,有愛,有恨,有聚首,有離別等等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往事、感情飄然而去,瞬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任憑後人述說不盡。

風雨飄搖的民國年代,歷史也不會容許時光白白的流逝,政治的黑暗也不會拒絕明星的閃光,陳占祥就是其中一個,他在建築史上所做出的功績將載入史冊,他的名字也在世界建築史上遠近聞名。他曾經試圖衝破舊社會父母包辦婚姻的加鎖,但最終放棄了二戰中相濡以沫的愛情伴侶,回到了含辛茹苦、默默無為的愛人身邊;他曾經可以依靠自己的博學和努力,在英國的歷史中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但最終因為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建築事業,毅然決然的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他曾經可以在新中國政治黑暗的時候悄然離去,但最終因為熱愛著自己國家的情愫,雖然遭人毀謗,仍依靠自己的毅力重新獲得為祖國效力的機會。有數不清的往事,也有一言難盡的感慨,更有數不盡的人物。一個個人物仿佛都在傳承那份永不熄滅的愛國情懷,一個個往事仿佛在述說那數不盡的情感瞬間,一段段話語總也道不盡心中想說但又說不出的感動。

當往事匆匆灰飛煙滅,當人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我們再次從字裡行間看到當年的那一段段往事,我似乎回到了那個闊別已久的年代,在心中感受著那一份份傳為佳話的情感。作者永遠忘不掉現已不復存在的那個熟悉的胡同,永遠記得關愛著自己的梁思成叔叔和林徽因媽媽,永遠不會忘記父親一生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永遠不會忘記那段雖然艱苦但其樂融融的時光,還有那些可親渴慕的人們。

這是一本交織著情感和事業的書籍,書中記載的那些人物讓我們感動,書中記載的那些往事值得讓我們追憶。時光飛逝,光陰荏苒,往事不再,情感長存。

多少往事煙雨中讀後感(二)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停地想起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同樣是描寫右派家庭的新中國經歷,同樣是選取許多側面分別描寫而不是寫成編年史,但是兩本書的風格太不一樣了。《往事並不如煙》中,我對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小愚啊,這不是幹部的樣子,這是人的樣子」。章詒和仿佛對這種牢騷青眼有加,然而在陳愉慶對父親陳占祥和一家人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回憶中,這樣的牢騷基本是看不到的,我看到的是平易、溫和與寬容。孔慶東在對《往事並不如煙》的批評中曾經說,那些人食有魚出有車,每天有人換嶄新的白床單,這樣的待遇還自稱受到了迫害而憤憤不平,我們再看陳愉慶的書中,雖然生活條件同樣優越,政治經歷同樣令人唏噓,但是我看到這個家庭偉大的包容和韌性。即使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對往日的優越生活進行了大量的愉快回憶,也只讓人覺得親切生動,而不會覺得有炫耀成分。知識分子家庭和幹部家庭的區別躍然紙上,他們的後代精確地反映了歷史不同層面的原狀。陳愉慶堅定地將父親描述成一個真心支持和愛戴中國共產黨的人,這也會讓一些企圖如同利用《往事並不如煙》達到政治目的的異議人士有所避忌而不敢染指,更讓我們看到她父親寬容博大以國家為重的胸襟。

因此,這本書以它的真誠和溫和打動了我,雖然沒有提供多少足以改變我歷史觀點的材料,許多故事也是以前聽過的,但是我仍然不止一次為之熱淚盈眶。陳占祥梁思成兩位先生的偉大人格是那麼耀眼,以至於作者母親的上海小市民心態、國民黨專員康澤的凶頑陰鷙、林徽因的單純任性統統在兩位先生的光輝照耀下不但不可憎,反而深有可愛之處。陳占祥深受英國文化影響,甚至英語比中文還好,文革中因為說夢話都用英語說而讓關押他的造反派無從加罪。他也有英國紳士的性格,溫和謙遜,理智克制,但是真正讓他無論在英國還是在祖國都能做一個大寫的人的因素,還是他的中國文化本質。正如他的導師告誡他說,在建築學領域裡不要用西方理論去套中國古建築來丟失自己的文化尊嚴和特質(這完全就是薩特的存在先於本質的思想嘛),他做人也遵守了同樣的原則,稱之為中體西用未免失於引喻失義,但是沒有更合適的話來解釋陳占祥的人格特質了。他真誠地用一顆中國心去面對世界,雖世殊事異情隨事遷,仍然不改其本色,也從來不曾淪落於泥淖之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個中國傳統大丈夫的人格。因此,他能夠讓導師說「陳做中國總統我也不會吃驚」,能夠讓世界青年民主同盟大會將他額外增補為大會執委副主席,能夠讓音樂大師梅紐因為了他而向中國海員免費演出,能夠讓曾經對他發出死亡威脅的康澤在監獄裡稱讚他的崇高人格,能夠讓他的女兒即使多年之後身在美國,仍然走在他的人格道路上不曾改變。

除了圍繞陳占祥本人的論述以外,書中對於多個歷史事件的再敘述也非常值得參考。梁陳方案多年來在建築界一直是個爭議話題,至今仍然有不同聲音在爭辯,這些已經是歷史之後的事情了,歷史進程則在陳愉慶的回憶與轉述中得以再現,不必評價,只為觀瞻,有所思有所悟而已。這些歷史中的大人物和倒霉鬼,終究也是丈夫和父親還有朋友和兄弟,也是可愛的注重生活細節和情趣的人。梁思成和林徽因還有金岳霖他們三人的故事婦孺皆知,不和諧的傳聞也屢見不鮮,最近還有一篇流行於網路的文章認為林徽因配不上樑思成對她的愛,但是在本書中,歷史的影子終究也化於和諧。她以充滿感情的口吻描述了這些歷史名人的日常生活軌跡,讓我為了自己曾經對他們有過不憚以惡意揣測的小人之心而感到羞愧。至於政治和戰爭,本來是學術與生活的天敵,在這裡也淡出成為背景,雖然在改變著一切,但我們還是能看到,人心是柔韌持久的,人格是歷久彌堅的,這樣的人心和人格也只能存在於學術和生活之中,政治與戰爭本來就是人類造出來的利維坦,是無法改變人類崇高本心的。

多少往事煙雨中讀後感(三)

《多少往事煙雨中》作為以紀人為主的回憶錄,秉承了傳統「家傳」的寫作特點,以傳主陳占祥為中心,從不同的視角切入並展開細緻的描述。聲名本是外物,一個人在是否可以名垂青史,往往是有很大偶然性的,所以不管身後譽滿天下還是鮮為人知,都不能說明多少根本問題。這個人有什麼樣的父母、有什麼樣的妻子兒女、有什麼樣的師長、有什麼樣的朋友、以及有什麼樣的對手與敵人,這個人身處於這一系列社會關係中所走過的路以及終於成就的事業,要合起來看,才能夠讓讀者得到一個客觀的、全面的認識。該書作者正是為了為還原真實的傳主形象而力圖刻畫這一系列的歷史細節。不同的視角投射在這幅歷史畫面上,有作者童年的模糊印象,也有成長中一些刻骨銘心的片段,有當事人多年之後的回顧,也有旁人事後的追述,這種種視點的混合,不免使有些細節放大,也不免使有些視點虛化,但同時也使一些筆觸更為突出,使整個人物形象更有立體感。

「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國女人」柔絲·黛,也許真是「用最理想的光環裝飾自己的愛情,把自己的情感奉獻作為一種道德上、價值觀念上的自我完成」,然而身為父親,在已然滿頭霜雪的年紀,面對自己的女兒,追述自己的情感時可以坦言「她愛的人其實不是我,而是她用理想塑造出來的男人,一個不真實的我」,()可以坦言「事實上,我是一個多麼差勁的男人,我辜負了兩個好女人」,一個有著如此坦誠襟懷的男人又何嘗不應該成為一個把愛情當作宗教當作信仰的女人的理想愛情的原型?

當梁思成與學生程應銓的前妻林洙的黃昏戀引起了沸沸揚揚的議論與老友的強烈反對時,陳占祥堅持「尊重隱私就是尊重朋友」的原則,不願對朋友的個人感情問題說長道短,因為他同時與程應銓交好,又謹慎的保護著程的情感內傷,而最終能夠在紀念梁思成的文章結尾道出了梁的心結,也是給朋友一個客觀的結論。這樣的男人難道不值得他的朋友報以毫無保留的信任?

有這樣一個人,他能夠在異國他鄉為自己的遭遇不公的同胞挺身而出,能夠為雨夜露宿上海街頭的解放軍戰士所感動,能夠為蒙冤的朋友而飛蛾撲火般二進「牛棚」,甚至他的妻子兒女會因為他要做北京的城市規劃而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心去了解到這個城的前世今生去觸摸這個城的靈魂。見微知著,僅僅因為我們知道他在內心裡深深地愛著這個國家以及作為首都的北京,就有理由相信這樣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所作的城市規劃應該同樣是有血有肉的。客觀的講,如果「梁陳方案」是科學的、合理的,那麼技術觀點上的分歧都可以不斷辯駁與討論下去,而且會越辯越明。對於規劃師陳占祥在專業知識上的實力與自信,當然毋庸置疑,但我們更看重的是他在其一生中對事業有所追求的那種真摯情感和義無反顧的勇氣。

儘管煙雨中的多少樓台已成往事,我們無緣再見當年的老城牆,這份在「一起做夢的日子裡」形成的「空中花園」式的規劃方案無疑也已然成為一個過去的夢,而對於今天仍然生活於這個城的人們以及將來還會在這個城生活的人們來說,那份規劃以及其背後的那些悲歡離合的故事,可能還是一個啟示著未來的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