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黨讀書筆記

提筆寫下這個古老而永久的話題,我心中懷著的是一種複雜的情感。這是70封寫在戰火紛飛年代的情書,槍林彈雨,或是白色恐怖,陰森的囚牢,或是血腥的屠場,這些艱苦惡劣的環境確絲毫不影響他們對愛情的追求與堅守。他們為革命奮不顧身,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但他們也有似水柔情,慷慨悲歌,也有著殷殷祝福和依依愛戀。之所以稱之為「鮮紅的愛情」,是因為他們用生命與鮮血譜寫的愛情之歌,璀璨了歷史也照亮了時代。他們是愛情路上最忠實的追求者,更是革命路上最勇敢的領路人。

那些鮮紅的愛情,有平凡的感動,也有遠方的思念,有愛的期盼,也有生死訣別。讀起來,可以讓人心平氣和,也可以讓人潸然淚下;可以盪氣迴腸,也可以悲戚漣漣。

理想與現實總有矛盾的時候,而愛情與革命有時二者也只能顧其一。嚴酷的戰爭環境,聚少離多的艱難狀況,那些鮮紅的情書成了他們之間相互勉勵,共同進步的唯一牽連。

培根說:「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他們因為相愛走到了一起,而更多的是他們之間擁有共同偉大的事業和崇高的理想。是這理想和事業鞭策他們在革命與愛情的道路上共同進步,哪怕赴湯蹈火,哪怕流血犧牲。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陣亡的最高將領左權將軍用11封彌足珍貴的家書詮釋了革命年代愛情的真諦。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身為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他還能細心的為遠方的妻女準備生活日用品,還反覆勸慰和鼓勵妻子要不斷學習。他說:「不管走到哪裡,離開你有多遠,只要我倆的心情緊緊地靠攏在一起,一切就沒問題了。」愛情的純真與偉大就體現在這裡。他對妻女的思念是深沉而細膩的,他並沒有沉湎於個人的感情之中,而是化思念為力量,「以進步來安慰自己,以進步來酬報別後衷情」。左權將軍犧牲後,妻子劉志蘭說:「為了革命我貢獻了一切,包括我的丈夫。你所留給我的最深切的是你對革命的而無限忠誠,崇高的犧牲精神,和你全部的不可泯滅的深愛。」他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崇高理想,用鮮血書寫了革命年代愛情的忠貞與深沉!

一切的偉大都孕育在平凡之中。那些鮮紅的愛情,那些浸透了鮮紅血液的紅色情書,深深震撼了我!在追求理想與愛情的道路上,我將與之共勉。理想與愛情沒有矛盾。革命是不朽的,青春是不朽的,愛也是不朽的。只有把唯一愛化成對天下的大愛,只有把自私的愛變成博大的愛,只有讓漫天星辰,讓洶湧海濤,讓溪流百川都體會到你無言的愛,無私的愛,博大的愛,那麼你的每一份愛才有真正的意義。世界上沒有隻為純粹的愛情而存活的人,只有當愛情和理想二者相融合的時候,生命和愛才有存在的價值。

黨讀書筆記(二)

作為一個自由人文主義者,王小波終其一生思考著並快樂著,他以自身對「文化大革命」的記憶為重要礦藏,用雜文獨有的調侃的筆調完成了對自由與理性的反思與書寫。這本由李銀河編選的王小波雜文集《思維的樂趣》展示給我們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於戲謔的笑容和令人會心而戰慄的幽默之後的智性的迷宮,並讓我們在真切地體會到思維人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快樂的同時,從他那裡學會如何去獨立而自由地思考。

恩格斯說過,思維之花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王小波的《思維的樂趣》正印證了關乎思維具體而清晰的美——新奇、有趣、自由、平等。在這個年代有人用感情寫作,有人用政治寫作,到後來還有人用身體寫作,但在王小波看來,能夠用思維來寫作,似乎是一件幸福的事。《思維的樂趣》自有它的耐讀之處。因為講的不是樂趣,而更多是時代與政治環境帶來的思維的恐慌與孤獨。插隊年代裡「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裡沒有書看、沒有合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面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這種反思的境界,正是王小波的力度所在。在那個年代裡,思考是件充滿恐慌與致命孤獨的事。要麼是不能跳出桎梏思考,要麼是走出來,卻看不到可以對話的偉大心靈,空蕩蕩的,被孤獨淹沒。

有趣在王小波的寫作里,是一件頂重要的事。他從來不把道理說得太清楚,但你仔細一琢磨,也能明白他在說什麼。似乎說清是他給你的,不說清是你想明白的,而這琢磨的過程,也就成了一種思考的趣味。寫作和閱讀一樣,都需要有趣味,都需要把一切莊重和崇高拉下台來,戲語一番,落下滿紙荒唐言。說俏皮話、講黑幽默、諷刺而不怒罵、談笑而不猖狂。王小波對於有趣的定義,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可見王小波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他講的道理不很大,但足夠他被稱作異端;也可見王小波是一個重獨行的人,他走的路不很長,但到今天,卻少有人能夠重行。王小波說過,趣味是感覺這個世界美好的前提。這種美好之中,也就糅合著冷靜嚴謹的思索和奔涌而出的熱情。如果需要打個比方,那我們可以說:這世界上有趣的思想就正如王小波蓬亂的頭髮,永遠交錯雜亂,但是自由生長。而在王小波看來,最不幸的,就是被扼殺掉這種有趣了。也就是說,當有一天沒有辦法講道理了,在他看來比屍橫遍野更遭;又或者,別人的思維被強加在你頭上,人喪失了自己作出判斷的能力和掌握話語的權力,這也是極其痛苦的一件事。然而王小波恰恰目睹和經歷了這樣的痛苦,在他父親的身上,在他自己的身上,在文革躍進的口號中,在上山下鄉的山路上。於是,王小波仿佛很痛苦地看到,亂糟糟的頭髮被一根根地拔去,又被別人植上了假頭髮。這頭髮不是他的,終究水土不服,估計後來都掉光了。於是,王小波自喻為一個時代的倖存者之一。王小波說過:「作為一個有過幸福和痛苦兩種經歷的人,我期望下一代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間來感到幸福,而且這種空間比給我的大得多。」如今,不知道王小波的這個願望實現了多少。倘若看到很多人還在爭取這樣的空間或者不自知有這樣的空間存在,我想他會不耐煩——我們進步也太緩慢了一些;倘若看到我們還把他掛在嘴邊,我想他也是會不樂意的——說自己的話才更有趣一些。但是我想,記掛他,總比記掛別人要好一些。

《思維的樂趣》從關注現實、正視歷史、剖析人性諸方面闡述了思維的重要,沒有積極的思維,人類就會故步自封,安於現狀,何談新奇與樂趣,就更不用說得到自由與平等了。《思維的樂趣》除了給人思想,給人精神,給人趣味外,它語言上略帶調侃的輕鬆的聊天式風格,也往往讓人忍俊不禁。讀《思維的樂趣》,不僅有思想上的犒勞,同時還有語言上的爽而不膩的享受。

黨讀書筆記(三)

《白鹿原》註定是本值得傳世的書。他沒有高深的道理,玄難的詞藻,只有在已成為紙張的歷史中,無數先人掙扎與希冀的故事。他也註定是一本不能只看一遍的書。就像一張紙,在不同的角度看,樣子也是各異的。

內容簡介:最初的白鹿原,像是中國閉關鎖國的一個小小縮影,典型的農業自給自足的社會。隨著白孝文、陸兆鵬,白靈這一代長大,中國大地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儘管這白鹿原深居內陸遠離了戰火,但時代的洪流還是衝擊到了原上,國共合作的旗幟也插到了原上,進而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一再地衝擊著白鹿原。如果說「仁義白鹿村」象徵一種整體性的儒家文化的話,那麼白嘉軒和朱先生正是儒家文化的代言人,一個是儒家文化的衛道士,一個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他們身上凝聚著儒家文化的精華和糟粕。白靈等年輕的一代卻與父輩背道而馳,成為儒家文化的叛逆者。

下面來談一下小說人物之間相互交錯而發生的事件:

1、白嘉軒和鹿子霖之間一輩子的爭鬥。這構成了兩家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在時間的推動下不斷地變換著勝者的地位,他們都是舊時代的人,都從舊時代走入了新時代,並且不斷地被時代的觀念影響、改變。可以感受到的是,人畢竟還是要適應社會才能更好的生存,同時,做人的根本是永遠不可以忘記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在白、鹿兩人身上深刻地體現。

2、白孝文、陸兆鵬、黑娃等兒時的相處。小時候孩子們的相處都比較單純,雖然從兒時的特點就能看出些許他們日後道路的方向,但童年的時光還是美好多餘苦難。兆鵬、兆海去城裡讀書,預示著他們提前走進了新時代,預示著他們在思想上、心理上、甚至觀念上發生重大的改變,也預示著他們分別走上革命道路。()留在原上讀書的孝文、孝武則更多的保留了舊的、流傳下來的觀念、理念,但卻本本分分做人,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或許安分守己也是中國人傳統中的一部分。黑娃從小的膽大、獨立的行事作風,也是他日後走上曲折道路的原因和基礎吧。

3、陸兆鵬、鹿兆海與白靈之間的情感。白靈與兆海最初相戀,都是滿腔熱忱的愛國少年,都急於報效祖國,因而擲硬幣選擇分別加入國共兩黨。然而世事難料,他們的思想在改變,他們對待黨的了解和認識發生分歧,黨派政治干預進他們的感情生活,即便他們相互喜愛,卻都不願意也不可以為了對方而發起自己的政黨,情感被政治思想所阻礙。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永遠存在,他們兩個的對立也永遠存在,他們的感情終不能有結果。白靈與兆鵬通過工作假扮夫妻而假戲真做,他們在共同的堅定信念、信仰下,共同努力革命事業,共同奮鬥,同時產生了更為穩定、深刻的感情。可是兆鵬在原上有妻,若是白靈沒有犧牲後來的結果又如何呢?他們兩人的情感也是以悲劇而告終,在那個年代,哪有時間去考慮兒女情長呢?

4、小說中的人物們與朱先生。朱先生是一個諸葛亮一般的神奇人物,從白嘉軒、鹿子霖到他們的子女、黑娃等人都受到過先生精神上、思想上的幫助,每個人物於先生之間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先生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引導和幫助他們。

越是回想小說給我的整體感受,越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沉的、深刻的蘊意,越是感到生命的、歷史的厚重、深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