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不瘋魔不成活》讀後感

《不瘋魔不成活》讀後感(一)

比較平淡,但也比較真,以為就這樣結束,哪知道最後一句:「這位紅著臉的小傢伙,就是陶可。」讓我深深地沉陷其中。我喜歡他這樣介紹自己的愛人,短短几個字就把自己的愛意表現的明明白白,他是自己心中的寶貝,是掌心裡的孩子。

校園裡的愛情,乾淨純潔,哪怕是同性之間,只要愛上了,誰管他是不是和自己一樣,兩個人的相愛,總比三個人痛苦的好,儘管愛人迷糊,但認準了他,哪怕是再大的苦難,有了愛情,也可以度過,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兩個人的力量是有目共睹的,而兩個人的愛情卻是誰也擋不了的,我喜歡他們之間的愛情,如果說男和女的愛情最終還有一個愛的結晶,那男和男之間的愛情卻是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是為了彼此的今生今世,不求來生,只為今生。

《不瘋魔不成活》讀後感(二)

讀劉墉的《不瘋魔  不成活》,剛開始看到這個書名時,心裡很詫異,好奇他在寫什麼。後來在他的書中看到:「不瘋魔,不成活」是京劇行當里的一句老話。我特地查了一下它的含義:指的是一種態度,在工作上這種態度叫敬業。更深一步,「不瘋魔,不成活」是一種境界,一種痴迷的境界,無論對戲對事的一種深深的迷戀,這種迷戀會讓人深陷其中,全心付出。古往今來的藝術大師、科學巨人皆為瘋魔之輩,故有「不瘋魔,不成活」的俗語。

散文是有聲的話,畫是無聲的散文。

看劉墉的文章,每一篇就像是一幅緩慢展開的捲軸畫,一點一點的,生動典雅地呈現在我的面前;而他的每一幅畫又象是講著人生百態的故事,娓娓道來。正如他說:「我的畫,融入了幼年的回憶、個人的想像與故事史實。希望欣賞者能保持美感距離,莫問君家何處,因為它是畫,是散文,也是我經營的小說。」

他的文和畫裡能看到繁華背後的社會炎涼和人生百態,能讀到歷史的沉重和無奈。如《童年的聲音》結尾寫到:「還有一夜打破寂靜的是個山東老漢的哭聲,從一片低矮的違建間傳來……蔣總統,你不是說帶我們回去嗎?怎麼還不回去?再不回去,我娘都死啦!」()

男人蒼涼絕望的吶喊,震撼了我!讓我聯想起,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有多少人背景離鄉、骨肉分離,那種深深的思鄉之情,何時能有解開的一天?其實絕大多數人內心一定是無奈的蒼涼,並且都成了永世的遺憾。

我的腦海里閃現出余光中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不瘋魔不成活》讀後感(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