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一)

《偷影子的人》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愛情,這是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原本我訂的並不是這本書,但我要的那本書被人拿走了,機緣巧合下讓我拜讀了馬克?李維的第10部作品《偷影子的人》,並讓我認識了這位大師。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因為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並不是那麼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於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太陽升起,我們的影子肩並肩拖長在人行道上。突然,我看到我的影子傾身,親吻了克蕾兒的影子。於是,無視於我的羞怯,我摘下眼鏡,模仿影子的動作。」這是書220頁中的一段文字,書中還夾著一張明信片,配合明信片中的這段文字「愛情,仿佛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感覺真是美極了。

「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是對書中主人翁的一段簡短的介紹。作者為主人翁虛構了一個特異功能——可以偷別人的影子,從而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窺探別人的隱私。其實是在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不幸的一面——即便是看起來強大的惡棍,我們要想超越自己,超越他人,只有以心換心,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懷著悲憫慈悲的心,發現、理解別人的缺點、過失甚至是欺壓、謊言。而不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場,用自以為是的標準衡量和指摘、仇視別人。在節湊快速的當下,這部書顯得尤為重要。磨刀不負砍柴工。與影子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心靈的對話。讀懂自己,才能讀懂別人。原來,影子在很早之前,就是我們信賴的朋友了,只是自己在長大之後,漸漸忘記了。

《偷影子的人》的故事發展雖然以奇幻為線索,但卻走的是溫馨情感路線,讀者陪伴著男孩從懵懂到成熟,感受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無限能量。如果問,誰能無怨無悔的陪伴著我們從出生到死去,有人可能會說是父母,也有人可能會說是友人,但人們都忽略了那個默默無聞永遠站在身後、分享快樂與悲傷的「影子」朋友。對偷影子的小男孩來說,他過於糾結已失去的,卻沒有去珍惜已擁有的,父親的離去成為了他心靈的創口,而他往往忽視了,母親對他傾注了多少深沉的愛,想要去彌補他的缺憾。男孩心裡滿含著對母親的愛,但是,這種愛他一直沒有表達出來,他不知道的是,有的話,如果沒有說出來,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成年之後的生活實在是豐富多彩,工作也很充實。他已經習慣了母親對他的關懷,卻粗心大意的,從來也沒有關注到母親已經漸漸老去,他甚至從來都沒有偷過母親的影子。他知道了那麼多秘密,幫助了那麼多人,卻惟獨,沒有了解過母親的心。

「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不是為了握住我的手,而是要操控風箏的手柄。我把風箏交給她,克蕾兒的笑容無人能敵,我完全無法拒絕她的任何要求。」

「克蕾兒,你要知道,對我來說,你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是那種可以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著大提琴般音色的女孩。你要知道,全世界沒有一個女孩可以像你一樣讓風箏快速旋轉。」

「我們每天早上都在碼頭相見。克蕾兒會先去小雜貨店拿我的風箏,然後我們一起跑向廢棄的舊燈塔,在那裡度過一整天。」

「我編造一些海盜的故事,克蕾兒則教我用手語說話,我漸漸挖掘出這個很少人熟知的語言的詩意。我們把風箏線鉤在塔頂的欄桿上,「老鷹」盤旋得更高,在風中嬉戲。」

「中午,克蕾兒和我靠在燈塔下,共享媽媽幫我準備的野餐。媽媽是知情的,雖然我們晚上從來不談這個,但她知道我和一個小女生來往,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女生,套一句鎮上的人對克蕾兒的稱呼。大人真的很怪,竟然會害怕說出某些字眼,對我來說,「啞巴」這個詞美麗多了。」

「偶爾,吃完午餐後,克蕾兒會把頭靠在我肩上小睡。我相信這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刻,是她放鬆的時刻。看著一個人在你眼前放鬆真的很動人,我看著她沉睡,想著她是否在夢裡尋回自己的語言,是否聽到自己清脆如銀鈴的聲音。每天傍晚,我們會在分離前親吻。這是永生難忘的六天。」

這些對主人翁和克蕾爾愛情的描述讓我們知道值得慶幸的是,在愛情上,男孩沒有再一次在渾噩中迷失自己,當他成年後回到充盈著童年回憶的海邊小鎮,看到燈塔里那隻帶有歲月痕跡的風箏,男孩終於領悟了這麼多年都在期待什麼,又應該去做些什麼。當男孩與克蕾兒的影子緊緊相擁的時候,我們才發現,原來愛是如此美麗……

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動,甚至潸然淚下。它清新又純真,充滿了「小小的幸福感」,讓我度過了很美妙的閱讀時光,也為我保留了心裡的悸動和孩童般的無邪靈魂,讀完真的覺得心情愉快!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二)

在書店看到一排綠色封面的書,甚是好奇,不得不承認,我是被這好看的封面、腰封上誇張的宣傳(或許也並不誇張)和這特別的書名一同拽進了這本書。

或許每個人的童年、青少年或其他的人生時期都曾被科幻、神話等虛構題材的故事點綴,從此,之後的閱讀道路中不太會拒絕這樣題材的作品,如果這個作品看起來是那麼合理而又能滿足你的想像,《偷影子的人》就是這樣一本書,書背後的簡介看著也很溫情。

書中第一次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和閱讀欲望的地方,是主人公「我」(竟然想不起主人公叫什麼名字了T_T)讀到了學校警衛伊凡的影子,從中了解了伊凡的童年成長經歷。這個描寫是如此讓人充滿驚訝和想像但又如此自然具體,我期待接下來如同封面中所介紹的,「我」能用自己這種特殊的本領可以幫助別人什麼、改變什麼。但整本書讀完後也沒找到這個答案——讀者我期待的這個偷影子的「我」並沒有做出什麼讓人覺得不負這個特殊本領的事,反而處處留下遺憾。偷影子的「我」有讀懂別人的細膩,卻沒有改變現狀的稟賦。朋友離「我」而去,願意付出的女朋友蘇菲離「我」而去,母親走到生命盡頭離「我」而去,初戀克蕾兒離「我」而去,在一切都尚可珍惜、尚可行動、尚可挽回的時候,「我」並沒有做什麼來留住他們或者改變一點現狀,任由時間溜走,直到真愛消失。書中讓我難過的一個情節是母親直到快離開人世時都瞞著「我」,說要去度假不必來看望其實是去住院治療,父母心,可曾報得?書的最後初戀克蕾兒(的影子)與「我」重逢,以前未完成的心結似乎得到解決,可是那又怎樣呢?我並不感到感動,只覺得是作者可憐主人公所以給了他這樣一個結局。是否主人公的命運就如作者在開頭所引用的莎士比亞的話「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讀完會發現,主人公「我」算不上是個偷影子的人,而是個讀影子的人,他並沒有「偷」所表現的那份決心和野心。

作為一本小說,《偷影子的人》略顯單薄了,情節並不完整,情感也不怎麼連貫。曾看到過網上關於讀書的告誡「不要讀暢銷書」有一定道理。讀完於生活中的感觸就是珍惜在你身邊的人,包括隨著我們抽枝拔節長大而漸漸老去的父母、默默付出感情的另一半、一起長大的朋友、承載我們心中美好的那些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等到只能寄情感於無物之時。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三)

「 最棒的回憶就在當下,在眼前,而且這會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 ——偷影子的人 。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作品, 講述了一段纏綿多年的愛戀,一段進行中的不完美愛情,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機緣巧合下讓我認識了這位大師。真正的高手,總是在平淡的題材中見真章,因為人人都有的經歷,人人都體會過的情感,並不是那麼好表達,如果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就等同於失敗。而馬克李維,就是這麼一個大師級的人物。

整部小說最喜歡的還是主人公的童年,如夢幻一般,充斥著畫面感的文字帶給我是一幅幅場景圖,仿佛生活的蒙太奇,在他的視覺和感受中,自己童年的那一幕幕活靈活現的展現在眼前。回不去的曾經,也只因為曾經無憂無慮的美好,我們才一遍遍追憶。打動我的多是細節,好像裡面的很多故事自己的童年也有過,或者是類似經歷的。主人公因為 12 月出生早上了半年學,成為班級中最弱者 ,常常在 在班級里因為弱小受人欺負。而小主人公這種淡淡的憂傷卻因為他可以偷別人影子讀懂別人愁緒而轉化為一種伸出援手的友愛,不自覺的將一種負擔升華成美好。從伊莉莎白到克蕾兒,還有伊凡、馬格、尼克簡單的人物關係,因為影子勾畫 出 一個豐富多彩的童年, 而 在這裡, 我似乎也 讀到 了我 自己。

當看完整本書的時候,感覺很溫暖。作者仿佛把我的影子給偷了,向我訴說著自己的童年。我想,每個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會與《偷影子的人》裡頭的小男孩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吧。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及時行孝。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時間換來的卻是父母離開我們了。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父母屋檐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想起小時候,每次生病時,媽媽總是會陪在我身邊,在我床邊照顧著我。每次遇到挫折時時,父母總是第一個擔心我的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卻從未要求過什麼回報,只希望我們能健康地長大成人,能幸福地過日子,可是,我們漸漸地讓父母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還是他們的全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都是小孩。並不是要等到長大了,有工作了,有能力去買禮物給父母用那才是孝順,我認為多陪陪父母才是孝順的最好詮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時間請經常回家陪陪父母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