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黃直錄》讀後感

  讀完《黃直錄》這篇文章以後我深刻體會到刻意尋求寧靜,就愈加不能寧靜,妄心是動的,良知之心不動。恆照就能恆動恆靜,這正是天地永恆運動的原因所在。照心固然是明亮的,妄心也是明亮的。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息天道精純唯一,化生萬物卻無以數計,從不停歇只要有片刻的停息,就會死亡,也就不是至誠無息的學問,良知也有起點的地方,也許你沒有仔細閱讀,良知是心的本體,也就是前面說到的恆照。心的本體,無所謂有否有起點之說。即使妄念產生了,良知依然存在。然而,人若不知存養,有時就會放失了。就是人昏庸閉塞到極點,但良知仍舊存在。但是,人如果不知體察,則有時會被蒙蔽。即使有時放失了,良知的本體未嘗不在,只是存起來而已。即使有時被蒙蔽,良知的本體仍舊光明,此時只要體察也就夠了。如果說良知也有起點,那麼,良知就有時就不會存在,良知就不為心之本體了。其次就是精一,精一的精字是從理上說的,精神的精是從氣上說的。理為氣的條理,氣為理的運用。沒有條理就不能運用,沒有運用就無法看到所謂的條理。精,即能精,即能明,即能一,即能神,即能誠。一,即能精,即能明,即能神,即能誠。精與一原本就不能當兩件事看。但是,後世的儒者的學說與養生的學說各執一詞,偏於一端,所以不能彼此取長補短。前段時間我所認為的「精一」,雖然是為了你能愛護保養精神才說的,然而,作成聖人的工夫,其實也不過如此。元神、元氣、元精,各自一定有隱藏寄生之處。又有所謂的真陰之精,真陽之氣,等等。良知只有一個。就它的妙用而言為神,就它的流行而言為氣,就它的凝聚而言為精。能否從形象、方位、場所上求得良知呢?真陰之精,亦即真陰之氣的母體。真陽之氣,亦即真陰之精的父體。陰生於陽,陽生於陰,陰陽不可分割為二。如果理解了我的良知主張,那麼,只要是與此類似的,都可以不言自明。如同你來信所述的三關、七返、九還之類,還會有無窮無盡的疑問之處,致良知才是集天地萬物於一體之人,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都是致良知的過程。

返回頂部